本文作者:访客

快评丨街头爱心冰箱被肆意“扫货”,善意和信任不该被透支

访客 2025-07-20 20:06:17 39192
快评丨街头爱心冰箱被肆意“扫货”,善意和信任不该被透支摘要: 网友们线上声讨、志愿者线下蹲守,正在向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恶”宣示:冰箱可以是无人值守的,但爱心是有人守护的,善意有多珍...

网友们线上声讨、志愿者线下蹲守,正在向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恶”宣示:冰箱可以是无人值守的,但爱心是有人守护的,善意有多珍贵,守护的力量就有多坚定

盛夏的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爱心冰箱,里面摆着免费的矿泉水,向酷暑中奔波的户外工作者传递清凉和善意。近日,据上游新闻报道,临安区万华广场附近的一台已运转了3年的爱心冰箱,却遭遇了一名男子的“免费扫货”。

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疑似代驾人员连续3天凌晨从爱心冰箱里拿水,原本规矩是每人取1瓶,他却用塑料袋打包走了很多瓶水,临走时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做出挑衅动作。那画面,让不少网友感到气愤。

快评丨街头爱心冰箱被肆意“扫货”,善意和信任不该被透支

街头的爱心冰箱能顺利运转多年,靠的是良心企业、公益组织、热心市民等的善意传递,和每一名取水者的道德自觉。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没有签署白纸黑字的契约,而是共同守护着一份信任和默契。

它似乎在无形中成为了人性的测试器:有人满头大汗只拿一瓶水,有人迎着太阳给冰箱塞满水,也有人半夜拖着箱子来“进货”。诚然,不可能每个人都体面、克制,有无私奉献者,自然也有贪婪自利者。令人欣慰的是,在没有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遵守着限量取用的约定,奉献大于索取,爱心冰箱照见了社会的基本面。

正因如此,当个别人在爱心冰箱里肆意“扫货”时,拿走的不仅是几瓶水,而是透支着人们的信任成本。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几瓶水的损失,但不能轻视恶对善的侵蚀。相关爱心冰箱管理方的工作人员表示,志愿者后来在冰箱旁等到了该男子,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

对其行为的曝光和当面劝导,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制衡”。网友们线上声讨、志愿者线下蹲守,正在向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恶”宣示:冰箱可以是无人值守的,但爱心是有人守护的,善意有多珍贵,守护的力量就有多坚定。

当然,管理方还可以思考,如何让爱心冰箱的运转更加顺滑流畅。比如,在冰箱旁醒目提示,让规则更明晰可感;适当增加可视化监督,让取水人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看见,增加羞耻心;设置小程序打卡或志愿积分机制,将“取水”变成一次互动体验,而不是毫无成本的拿取;用视频直播、反馈墙、留言板等多种传播方式,将爱心冰箱变成一个坚固且温暖的社区文化空间,让更多人愿意为守护它而努力。

爱心冰箱的设立只是一个起点,每一个参与者决定了它的运转效率和质量。正是这样的特质,使其在全国多地实践了几年后,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运行主体不清、社会参与面窄、经费保障不稳、食品安全风险、监督管理欠缺等。这些短板如果不及时补上,可能导致运行不善乃至无疾而终,或者“小恶”被放大,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爱心、免费,不等于不需要强力约束。诸如推动社区、企业、志愿者多元协同、共建共享;引入项目化运作思维,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运营;明确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做到有权有责;建立微公益激励体系,让更多市民参与捐赠、维护等措施,都值得尝试,要让善意不只是“少数人的坚持”。

爱心冰箱能够不上锁,是因为文明的力量正在守卫它,愿我们从这面照见人性的镜子前走过时,都能不失望、不羞愧。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马青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