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教父”跌落神坛?减员25%后,谋求港股IPO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从体制内电力局长到光伏行业的领军者,晶澳科技创始人靳保芳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公司一度站上1700亿元市值巅峰。
然而,激进的产能扩张与行业供需失衡,却让这家明星企业陷入营收净利双降、负债高企的困境。
2024年,晶澳科技巨亏46亿元,市值缩水至巅峰期的五分之一,裁员25.8%的“断臂求生”背后,是光伏行业集体狂飙后的残酷洗牌。
面对产能过剩与债务压力,晶澳科技能否通过港股IPO实现绝地反击备受市场关注。
01
从电力局长到光伏教父
靳保芳1952年出生于河北邢台宁晋县,早年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务农,后通过财贸学校的学习成功进入体制内发展。在体制内任职期间,他先后担任宁晋县农机局副局长、电力局局长等职,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特别是在电力局局长任上,他通过精简机构、改革电费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将亏损的电力局扭亏为盈,为其日后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这段体制内的经历为靳保芳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6年,他毅然辞去公职,以35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晶隆半导体厂,并引入日本松宫技术生产单晶硅,成为国内光伏上游材料的开拓者。在此基础上,2005年他敏锐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主导成立晶澳太阳能,通过合资模式打通从硅片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凭借出色的商业运作能力,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公司于2007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
然而靳保芳的资本运作之路并未止步于此。面对2018年美股估值低迷的困境,他果断推动晶澳太阳能私有化退市,并于次年通过借壳天业通联成功回归A股,实现市值从美股时期的低谷到A股一度1700亿元高峰的华丽转身。
02
上市至今已募集200多亿元
不过,辉煌总是短暂的,从2023年开始,晶澳科技就一直被不少投资者质疑大幅扩产导致负债率过高,市场需求跟不上产能。
Wind数据显示,从借壳上市至今,5年的多时间,晶澳科技仅通过直接融资就达286.26亿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扩产能。
在2019年时,晶澳科技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104.1亿和10.25亿,两者合计为114.3亿;而到2024年末,晶澳科技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分别为415.84亿和32.44亿,两者合计为448.28亿,短短几年时间,晶澳科技的产能就翻了近4倍。
有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在215GW至302GW,然而过往五年中,光伏制造环节(公告)投资超34000亿。截止目前,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远超理论需求。
在投资者的一片质疑中,晶澳科技所代表的光伏行业,估值大跌,其中晶澳科技目前市值321亿元,不到巅峰的五分之一。
03
负债高企 营收净利双降
2024年,晶澳科技全年营收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归属净利润巨亏46.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3年盈利70.3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2.69亿元。这一表现创下公司近十年最差纪录,尤其是第四季度单季亏损高达41.72亿元,远超前三季度总和。
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延续亏损态势,净利润为-16.38亿元,同比减少239.35%。除净利润外,其营收亦出现大幅下滑,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02%至701.21亿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减少33.18%。
与此同时,晶澳科技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18.13%降至4.48%,净利率更是从2023年的8.82%降至-7.27%。
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的毛利率为-6.71%,同比下降11.3%。
对于巨亏的原因,晶澳科技的解释是,受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持续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业绩大幅下滑之际,由于前期的大幅扩张扩产能,晶澳科技成了负债高企,同时因为账上现金不足以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晶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达76.33%,创十年新高,在光伏领域500亿以上营收的企业中,资产负债率是最高的。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账上货币资金255.54亿元,看似现金充足,然而晶澳科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负债超320亿元,债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此次港股IPO,晶澳科技表示,将用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2025年5月后到期的利率为3.50%-3.80%的银行贷款,以此来优化公司的财务情况。
04
去年减员25.8%
根据晶澳科技过往年报不难发现,公司早期海外营收占比比较高,2019年时,境外营收达151.72亿元,境内营收59.82亿元,境外是境内收入的2.54倍;而到了2024年时,公司境外收入是404.2亿元,境内收入是297.01亿元,境外营收是境内营收的1.36倍。
5年的时间,晶澳科技境外营收增长了252亿元,境内营收增长了237.19亿元,整体来看,境外增长规模较大,而境内增长速度则比较高。
而此次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注意到,晶澳科技还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在海外建厂扩产能,以及加强全球营销和研发能力。
不难理解,晶澳科技准备发力海外市场,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与此次扩产能、搞研发所不同的是,在2024年的年报中,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晶澳科技的研发费用出现了不小的下滑。
2023年时,晶澳科技研发费用为11.42亿元,2024年则降至9.87亿元,同比减少13.57%,销售费用虽然同比增长了8.96%,但并未有效的转化为收入。
而且与2023年相比,晶澳科技整体人数有了不小的下降,从50258人降至37289人,同比减少了25.8%,其中减员最多的是生产人员,其次是搞研发的技术人员,唯一实现增长的是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