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访客 2025-07-04 17:14:59 15471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摘要: 文|数据猿最近,一位印度工程师在硅谷搅起了不小的风浪,成为了创投圈的"顶流"。在这个大科技公司还在不断裁员的行情下,他却...

文|数据猿

最近,一位印度工程师在硅谷搅起了不小的风浪,成为了创投圈的"顶流"。

在这个大科技公司还在不断裁员的行情下,他却能同时被多家明星初创公司录用,甚至有些创始人说录用过他创业才算圆满。

一天内,Soham Parekh这个名字冲上了X(原Twitter)热榜,也登上了Google Trends的飙升关键词。网友们认为他是"百年一遇的人才",并任命他为"CEO of Multitasking",有人甚至说微软最近裁掉9000人就是为了给他腾位置。

突然走红的Soham Parekh究竟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让整个创业圈为之"癫狂"的?

7 月 2 日,Playground AI创始人Suhail Doshi在X发帖称,这位名叫Soham Parekh的印度工程师,疑似使用了伪造简历和虚假的签证信息,同时为3至5家初创公司工作,骗取多个雇主的信任与多份薪水。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很快,其他创业者纷纷站出来,讲述了自己的"中招"经历。AI工作流程自动化初创公司Lindy的CEO Flo Crivello表示,他们刚刚聘用了Parekh,但在发现其履历和工作状态存在异常后,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将他解雇。"他面试表现极其出色,显然是经过精心包装的。"Crivello说。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Fleet AI联合创始人Nicolai Ouporov更是直言,这并不是Parekh的首次"行动","他这种操作已经做了很多年了,随时都在几家初创公司之间切换。"

Antimetal的CEO Matthew Parkhurst称他"聪明又讨人喜欢",但最终不得不因为"工作重点不符"而将其解雇。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雇过Soham的公司,"算是完成了创业公司的成人礼"。Antimetal是一家由Y Combinator(YC)支持的,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削减云服务开支初创公司,而Parekh正是他们在2022 年招聘的第一位工程师。

Doshi此后还晒出了Parekh的简历,并直言其中"90% 都是假的"。他还指出,Parekh曾多次声称"人在美国出差",实则常驻印度。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Parekh还申请过多家由Y Combinator支持的初创公司,包括 AI人际关系管理平台Pally AI,以及AI视频编辑工具Mosaic等。

打造"超级工程师"人设一场瞄准YC初创企业的骗局

Parekh所做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极具可信度的身份,一个专为早期创业公司"量身定制"的人设。

他在简历中声称自己本科毕业于孟买大学,拥有美国名校乔治亚理工的硕士学位,主修AI与分布式系统,工作经历则覆盖了多个AI明星公司,例如Synthesia、Alan AI 与 Union.ai等等。

在技术能力上,他介绍自己在前端、后端、模型部署、自动化工具链、K8s等等都有经验。反正就是你能想到的热门技术,基本上他都写了,看到这样的简历,招聘方不由自主地就觉得这人能顶一整个小团队。

Parekh还展示了一条堪称梦幻的职业轨迹:曾在多个知名科技初创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包括Dynamo AI(2024 年起,合同工)、Union.ai(2023 年)、Synthesia(2021–2022 年)、Alan AI(2021 年)、以及GitHub(2020 年,开源研究员)。

当然,打造"完美"的简历只是第一步,Parekh还瞄准了初创企业招聘的薄弱环节。

这些YC项目普遍人手紧张,创始人常常都身兼数职,更不用说拥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和法务流程。所以它们无法有效地去验证一个候选人是否与其他公司有并行合同,是否存在签证问题,甚至是否真的在美国工作。

同时,由于项目普遍处于高速成长期,为了追求产品快速上线,他们极度需要能够快速上手的候选人,非常远程工作和兼职友好。

Parekh从不以正式雇员身份入职,而是优先寻找合同工、远程岗位。因为这些职位的背景审查流程更简单粗糙,可以让他实现快速入职和领薪水。

更关键的是,Parekh切切实实地短暂参与过一个YC项目,从而营造出"我是YC社群的一员"的可信感。

YC背书的项目之间本身就处于高度互信关系中。一个创业者用过的人才,很可能被另一个YC创始人直接聘用,这种"链式信用复制"正是他能在YC社群中反复跳转的关键。

一位自称曾雇佣过Parekh的用户在Reddit上回忆说,面试时的他几乎完美,给人的感觉像是那种站在技术金字塔顶尖、属于前1%甚至0.1%的工程师。但一旦进入实际工作阶段,他就开始不断找借口推脱任务,交付一拖再拖。这些理由起初还能说得过去,后来则越来越离谱,直到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他压根就是在撒谎。

多位和Parekh共事过的创始人透露,他会在刚入职时很活跃,但很快就不再响应任何任务。工程代码几乎为零,甚至在GitHub上还能发现他同时出现在其他项目的代码仓库中。离谱的是,一些公司发现他交付的监控脚本与他们无关,像是"模板化"的产出,疑似从其他项目中复制粘贴过来。

明显,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认真做事,而是尽可能在多家公司"挂职领薪",只要能多撑一天,就是多赚一天的钱——交付是其次,关键是拖得久、拿得多。

在周四上线的TBPN播客中,Parekh亲口承认自己从2022年开始就一直身兼多职,理由是"财务困难,需要从更多雇主那里获得收入"。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Parekh在TBPN播客节目中)

尽管被公众视作骗子,但他本人并不避嫌,反而试图将这场争议转化为新的机会。Parekh随即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已加入一家做AI视频混音的创业公司。

这正是典型的硅谷风格。就像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所评论的,无数硅谷初创公司都擅长把爆红、争议、甚至"翻车现场"转化为流量与资本——如果一切顺利,Parekh也许哪天真能靠这场风波成了富豪。

Parekh只是冰山一角AI正"蚕食"远程工作的信任机制

在美国,像Parekh这样在多家公司同时远程任职、获取多份薪水的现象,早已有了一个专有名词:Overemployed(多重就业者)。

Reddit上的 r/overemployed 社区拥有超过40万成员,是一个专门讨论"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同时打多份工"的热门板块。

从如何在多家公司之间灵活切换Slack和Zoom账户、用"鼠标抖动器"模拟在线状态、巧妙排布日历避开冲突会议,到使用自动化工具提前生成standup汇报,各种"实用技巧"在这里应有尽有。

不写代码,狂拿Offer,这位印度工程师给硅谷创投圈狠狠上了一课

知名投资人Deedy Das在LinkedIn上也直言Parekh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数以千计的"多线程打工人"用鼠标抖动器制造活跃状态、会议永远不开摄像头、日历里塞满‘深度专注时间’,甚至把核心任务转包出去。

Das还引用了一个r/overemployed社区中的匿名案例:这位用户自称同时拿着五份远程工作,年薪总计超过80万美元。他在帖子里坦言:"面试就应该是游戏。撒谎、欺骗、偷窃,借助AI赢下这一局。"

在过去,要伪造一份可信的履历、同时应付多家公司、在面试中滔滔不绝,门槛并不低——你需要过人的演技、强大的记忆力和时间管理技巧。而现在,AI把这一切的"成本"降到了几乎为零。

ChatGPT和豆包可以帮你润色简历、生成面试回答、模拟系统设计场景;GitHub Copilot或者Cursor能帮你产出"看起来不错"的代码;Notion AI能帮你写日报和周报;即便是在Zoom上面试,也有插件能在屏幕上提示最佳答案。

Parekh之所以能在多家公司之间自由穿梭,从招聘系统中反复得手,靠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而是他踩中了一个被AI重构的远程工作现实——这个现实里,"人设比交付更容易获得","扮演比真实更容易维护"。

这种现实甚至正在改变科技公司对远程招聘的信心。

在硅谷大科技公司就职的工程师Eric向我们透露,过去几个月里,他们团队因为业务扩张频繁招人。但远程面试过程中频频"踩雷":一位候选人在被要求共享屏幕时,不小心露出了桌面上的AI面试辅助工具,当场被刷掉;还有一位已经通过面试入职的工程师,入职后能力与线上表现完全不符,被团队怀疑用了AI工具"通关"。最终,公司决定对其进行劝退,并计划在中高级岗位上逐步恢复线下面试机制。

有意思的是,革新了生产力的AI公司更早地意识到AI对线上面试的影响,并加上了"物理"防备措施。有网友在"一亩三分地"等社区分享称,自己参加xAI和一些同类型的AI公司面试时,对方要求除了电脑自带摄像头,还需架设第二台摄像头对着本人和屏幕,以此防止使用AI作弊。

与其说这是一起骗局,Parehk的故事更像是一次对整个系统判断力的嘲讽。

当履历可以被伪造、能力可以"生成"、面试可以"脚本化",AI技术的进步的确让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但也让欺骗更容易、更隐蔽。

当技术越来越擅长模拟真实,我们是否还能识别真实?又该如何重建判断和信任的机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