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聆听地球的心声,梁皓一为“树”写的交响诗首演了

访客 2025-07-06 17:41:39 47177
聆听地球的心声,梁皓一为“树”写的交响诗首演了摘要: 梁皓一展示《树》中使用的乐器:螺旋钹、鞭子、齿木响板(00:50)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植物园联合委约、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创作...

梁皓一展示《树》中使用的乐器:螺旋钹、鞭子、齿木响板(00:50)

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植物园联合委约、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创作的交响诗《树》,7月5日在上海夏季音乐节首演。

这部作品探讨了环境危机与人类救赎的命题,成为当晚最受瞩目的新作。青年指挥金郁矿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以充满戏剧性的演绎,将观众带入一场从毁灭到重生的沉浸式听觉旅程。

聆听地球的心声,梁皓一为“树”写的交响诗首演了

金郁矿和梁皓一

《树》的创作灵感源于梁皓一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去年在青城山录制的鸟叫虫鸣、今年洛杉矶大火的触目惊心,共同点亮了他内心的创作欲望。

“我不希望再看到山火过后的满目疮痍。”梁皓一不想用说教的方式表达环保,而是希望通过音乐,呈现一棵棵树的命运,延伸出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木鱼模仿树林的沙沙声、海浪鼓荡漾出枝叶摩挲的窸窣、小提琴和长笛模拟鸟鸣声,共同构建出森林的原始图景。然而,刺耳的螺旋钹打破了宁静,砍伐开始了,铜管乐器的嘶鸣与暴烈的打击乐敲击声,描绘出一幅人类自我毁灭的景象……

从毁灭到重生,这部作品通过五个乐章、长约30分钟的音乐之旅,邀请观众聆听地球的心声,反思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聆听地球的心声,梁皓一为“树”写的交响诗首演了

上海交响乐团

创作时,梁皓一大胆地使用各种乐器,去模拟自然的音效。

比如,第一乐章开头,他原想让乐手手持木鱼在音乐厅游走,考虑到安全问题放弃了,改为弦乐后排的演奏家负责敲木鱼,“环绕式”的音响设计成功唤起观众对森林的想象。

第二乐章,他又用螺旋钹来模仿砍伐树木的声音,“那是一种让人心疼的声音,很残忍。”螺旋钹并不常见,远看像一条弯曲的海带,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又尖又脆,并不悦耳。

“他没有创造新的乐器,而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创新的发挥。”金郁矿说,对于每一个年代的作曲家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戴着镣铐跳舞”——面对传统的东西却要说新的语言。

聆听地球的心声,梁皓一为“树”写的交响诗首演了

金郁矿

“00后”金郁矿与“95后”梁皓一的合作,始于2023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当时,他执棒了梁皓一《第一交响曲:元宇宙》的第一乐章,那也是整部作品里最难的一个乐章。

难到什么程度?“后来,我一看到梁皓一的名字就浑身发颤!”金郁矿话锋一转,笑说,“但他的作品不会为了炫技而炫技,所有的创作都有内在逻辑。”

如今,两位年轻人又再次牵手,合作演绎《树》,默契十足。

金郁矿形容,五个乐章像一部有故事性的电影,在传统与先锋之间找到了平衡,“很少有当代作品能做到这个程度。”

梁皓一坦言,他个人最喜欢第一乐章,但很难在MIDI上提前做小样,去判断音乐效果的好坏,“上交的乐手们有一个优点,很开放,愿意尝试,最终结果远超我的预期。”

这首作品既是一记生态警钟,也是一次环保行动的召唤,希望从观众那里得到怎样的反馈?

“以前总想着如何让人喜欢,但现在我更希望音乐为自己说话。”金郁矿说,“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你试图做别人喜欢的,你就会扭曲自己、丢失自己。”

梁皓一则希望,为环保尽一份力。首演后,有观众感叹,“音乐里的鸟鸣和砍伐声,让我想起老家被砍掉的那片林子。”正如梁皓一所言,如果人们听完后能多一分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就成功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