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植物医生IPO隐忧:三年16次违规受罚 大喊重研发却悄悄缩减超20%研发人员

访客 2025-07-15 16:46:39 50952
植物医生IPO隐忧:三年16次违规受罚 大喊重研发却悄悄缩减超20%研发人员摘要: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近日,王俊凯代言的植物医生以“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的亮眼数据高调启动上市计划,不过...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植物医生IPO隐忧:三年16次违规受罚 大喊重研发却悄悄缩减超20%研发人员

近日,王俊凯代言的植物医生以“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的亮眼数据高调启动上市计划,不过,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植物医生背后却暗藏内控漏洞、业绩停滞与研发投入等多重隐忧。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收到16张行政处罚单,涉及虚假宣传、供应链监管不力等问题;与此同时,营收增速近乎停滞,远落后于同行,经销渠道持续萎缩。

更令人质疑的是,公司虽宣称“重研发”,但研发人员两年缩减超20%,核心技术依赖委外,而营销费用却高达研发支出的10倍以上。

此外,植物医生在IPO前进行了上亿元的分红,公司董事长解勇控制79.14%的股权是此次分红的最大受益者。

植物医生董事长解勇

这些矛盾与风险,为植物医生的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全资公司三年16罚,内控漏洞集中暴露

植物医生的上市之路充满波折。2023年7月,公司携“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的高调数据启动A股IPO辅导,成为国内首个冲击资本市场的单品牌美妆企业。

然而这场资本征程在起点便遭遇阻碍,原本计划的IPO辅导期被迫延长19个月,直到2025年6月底才获得深交所受理。据报道,辅导机构中信证券在报告中称,加盟商违规销售、虚假宣传以及供应链监管漏洞等,已暴露出公司的系统性风险。

比如,植物医生全资子公司北京明弘延庆第一分公司因促销活动商品价格与标称原价不符,被北京市延庆区市监局处以责令改正、警告及罚款25000元;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江西高植美肌九江第三分公司因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对化妆品精油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被九江市市监局罚款10000元……,仅仅在报告期内,植物医生公司及子公司就获得了16张行政处罚单。

而植物医生是以经销模式为主、直营模式为辅、线下线上全面布局的销售模式,全资公司三年被开了16张罚单,加盟商的情况似乎也不容乐观。

湖北赤壁市加盟店因销售含禁用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的化妆品被罚8.5万元;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渠江街道凭岚化妆品店因虚假宣传“国礼”属性被罚0.5万元……,这些违规行为如利刃般刺向品牌信誉。

更令人担忧的是合规漏洞,截至2025年5月31日,植物医生尚有32家子公司、分公司(直营门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尽管实控人解勇承诺承担可能的处罚损失,但这一承诺无法掩盖公司治理的缺陷。

业绩停滞背后的渠道困局

除了内控问题,植物医生的业绩似乎也陷入了瓶颈期。

2022年至2024年期间,植物医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7亿元、21.51亿元、21.56亿元,期间增长率分别为1.6%、0.22%。

而同行业可比公司2022年到2024年,林清轩营收从7.59亿港元升至13.28亿港元;贝泰妮从50.14亿元升至57.36亿元;私有化退市的欧舒丹16 4.28亿港元升至234.42亿港元。同行可比公司每年还是在以“亿元”为单位增长中,而植物医生2024年仅仅比2023年增长了500万元,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同行。

通过植物医生经营模式不难发现,公司2022年到2024年经销途径营收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221.55万,经销商收入的负增长从经销商数量上也能看出些许端倪,2022年初公司经销商3999家,2024年底,经销商数量3830家,这三年经销商数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净减少了169家。

公司之所以还能保持小幅增长,主要是依靠直营门店增长了4096.75万元。

2024年底,植物医生直营门店498家,较2022年增加了20家。从平均单店数据来看,498家直营店贡献了7.8 9亿元的营收,单店平均贡献158.51万元,而经销门店35.65万元,很明显直营店的优势更加明显。

但植物医生60%的收入是经销商贡献的,随着直营门店的崛起,在成本优势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也间接受到了挤压。

继续依赖经销商难以突破增长瓶颈,而大力发展直营店又可能加速经销商体系的瓦解。如何平衡两种渠道的发展节奏,或许将决定植物医生未来的走向。

高喊重视研发背后:研发人员三年缩减超20%

在招股书中,植物医生称,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始终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显示出公司对研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不过,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植物医生虽然嘴上说的重视研发,但公司2年时间研发人员减少了36名,占比21.69%,而公司总人数增加了259名。

相比之下,植物医生销售人员达到了2601名,是研发人员的20倍。

此外,在研发支出减少的情况下,植物医生每年还会花费几百上千万进行委外研发,自身的研发人员在大幅流失以及每年花钱委外研发,令投资者对公司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产生担忧。

尤其是公司宣传的王牌产品石斛兰系列,以及云南高山植物美白功效研发、具有抗衰功效的铁皮石斛原液提取与应用研究等,这些核心技术更多是靠“花钱”买技术而非自己独立研发出来的。

而相比研发的支出,植物医生在营销上的支出可是一点都不吝啬,2024年在研发费用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又增加了几百万元,达7.43亿元,是研发费用的10多倍。

植物医生嘴上喊着"重视研发",实际却在悄悄减少研发人员,核心技术基本靠"外包"买来,自己没怎么下功夫。反手在营销上却大把砸钱,一年花7个多亿打广告,研发费用连零头都不到。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路子,短期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多下真功夫。

参考资料:

《31岁国货美妆品牌冲刺上市!两年前携“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启动A股IPO辅导》中国商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