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访客 2025-09-29 16:44:59 20785 抢沙发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引发关注,一位家长表示,孩子曾说出“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话,对此感到后悔没有早点询问孩子的真实感受,事件提醒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发臭的虾仁”、过期数月的冷藏品、保质期长达730天的食材、未解冻彻底的油炸冰碴……这些字眼,共同拼凑出一顿名义上标准23元、菜单名字光鲜的校园午餐。

刘娜(化名)的孩子所在学校,长期由绿捷公司统一配餐。最让她刺痛也最愧疚的,是孩子那句习惯性的“还行”背后,藏着她从未察觉的真相——孩子早已学会用汤泡饭,或干脆只吃白米饭填饱肚子。

她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中午回家吃一口热饭。可即便这样简单的愿望,也阻力重重:一张长期的出门证迟迟办不下来,孩子每天离校,只能依靠老师手写临时出门单。

她不是一个人。在她身后,还有许多沉默或无奈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依然在短短30分钟的午休里,匆忙咽下那些让人不安的餐食。

刘娜的诉求其实简单而基本:要么延长午休时间,让一顿家庭午餐成为可能;要么开放一个能加热自带饭菜的空间。

以下是她的自述

后悔没早点问问孩子

我的孩子在上海一所公立学校读五年级,9月 15号那天的午餐,起初我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当晚孩子带回一块面包,我随口问起缘由,他只说是学校发的。当时我只留意到面包的配料表长得惊人,却没往深处多想。

后来刷到网上关于绿捷供餐 “臭虾仁”的讨论,我才猛然醒悟:那块面包原是当日学校少了一道虾菜的补偿。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随着越来越多家长在网上发声,绿捷配餐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有其他学校的家长扒出绿捷的食品溯源信息:孩子吃的蛋饺生产于2025年5月,冷藏保质期仅7天,却在四个月后的9月被端上餐桌;更多食材,则是保质期长达12-14个月的冷冻品。甚至部分食品,如炸猪排等,其常温保存期限竟标注为 730 天。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说:家长提供的部分食材保质期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其实以前我也问过孩子:“学校午饭好吃吗?”

他总轻描淡写:还可以”、“还行”。我以为他不挑食,便不再多问。

直到在网上看见其他学校家长晒出的餐食照片——没有光泽的米饭、表皮大面积发黑的香蕉,我才意识到不对劲。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源|家长提供

我拿着照片追问孩子:“你们的饭是不是长这样?”他盯着屏幕,小声说:“是。”顿了顿,又补充:“有时候比这个还差……一看就不想吃。”

“那些菜和肉你都会吃吗?”我追问道。他摇了摇头,说从来不吃,因为早就摸出了经验 ——那些东西根本不能入口:要么是菜有异味、味道发苦,要么是肉嚼不动。

还有些油炸食物,比如油条之类的,明显是冷冻品,甚至没完全解冻就直接炸了,咬开外皮,里面还是硬邦邦的冰碴。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孩子说:“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饿了就多吃点米饭,有时候用汤泡一泡,汤不好喝的话,就干嚼米饭。”

那一刻,我心里又酸又涩。

原来他口中的“还行”,是一场长达数年的沉默忍耐。

其实学校也会定期发午餐问卷调查,可这问卷时效性强得有些离谱 —— 不到 24 小时就过期,稍不留意就错过了填写时机。

问卷里无非是问 “对午餐卫生状况是否满意”“对营养搭配是否满意” 这类问题,即便是看到了,但我总觉得是走形式,随手就填了 “满意”。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说:家长提供的学校午餐调查问卷

一来是从没怀疑过上海的校园餐会出问题,二来学校推送的 AB餐菜单看着确实不错,菠萝咕噜肉、咖喱鱼丸、南乳鸡翅根……光看名字,谁能想到实际端到孩子面前的是那样的东西?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说:家长提供的学校AB信息

而且午餐收费并不低,要 18块钱,我还听说国家另外有 5块钱的补贴,算下来一顿饭有 23块钱的经费。可就是这样的标准,换来的却是过期冻品、味道刺鼻的饭菜,想想真是让人寒心。

现在我特别后悔,后悔以前没有多追问孩子几句午餐的细节,没有主动找老师了解过餐食的实际情况,可后悔也没用。

学校还给孩子播放餐饮供应商宣传视频

我孩子所在的学校是绿捷公司直接配餐到课桌的,这是最不理想的一种供餐方式。

相比之下,有些条件好的学校,绿捷只配送食材,由学校食堂现场加工;还有一些学校采用自助餐形式,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

而我们的孩子,吃的却是从中央厨房长途运输而来的盒饭,一路上闷着、晃着,送到孩子面前时,品质已大打折扣。

更不公平的是,学校明明有食堂,却只对教职工开放。

孩子在教室里吃着冷掉的配餐,能清清楚楚看到老师去食堂吃热乎的饭菜。我们家长不是要求老师跟孩子吃一模一样的,但至少要做到 “同标准”吧?之前说的 “校长陪餐”“老师陪餐”,根本就是形式主义 ——老师吃的是食堂现做的,孩子吃的是外面配送的,怎么可能发现问题?

更让家长们心寒的是绿捷的 “道歉”——所谓的声明不过是一张 A4纸上的两行字,只说 “已知晓问题,将配合调查”,全程没有歉意,没有整改方案。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源:网络

而学校也没有一个说法,似乎就像一切没有发生过似的。

40多人的家长群也出奇地安静,只有我偶尔会在群里发一些相关的新闻、图片等,也只有两三个家长回应。

有个关系不错的家长,家离学校只有 30米,我劝她也接孩子回家吃饭,她却说 “不想让孩子搞特殊化”。直到后来看到我发的餐食照片,才知道自己女儿一直吃的是 “烂玩意儿”,可最终还是因为 “家庭原因”没能让孩子回家吃。还有上海本地家长说,30年前他们上学时就吃这样的饭,早就绝望了。

我也在家长群里追问家委会 “什么时候能陪餐”,得到的答复是 “29号可以陪餐”——可陪餐时间是学校定好的,而非随机抽查,谁能保证那天的餐食就是孩子日常吃的样子?

上周三,家长群里一位家长说的事儿格外让人气愤。

她家孩子回家跟她说,学校竟然组织他们看了配餐公司的视频和照片 ——内容是那家公司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准备午餐的画面。

说是给孩子们看这些,其实根本就是配餐公司的广告,借着 “教育”的名义,跟孩子们讲 “不要浪费粮食,要好好吃饭”。

我当时看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这太不合适了。本来绿捷的配餐问题就闹得沸沸扬扬,家长们正为孩子的饮食安全焦虑,学校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给家长一个交代,反而给孩子看这种 “洗白”性质的内容。

孩子们年纪小,容易被引导,这根本不是真正的节约教育,更像是在替有问题的配餐公司背书,想想就觉得荒谬又无奈。

只求多一点选择,将午休时间延长

失望与愤怒之下,我下定决心要让孩子摆脱这样的午餐。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吃这样的饭,早就觉得学校的午餐就该是这个样子。

后来我问他:“想不想每天中午回家吃饭?”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连着说 “好好好”,语气里全是开心。

我本来计划 10月份再跟老师提申请,让他从 10月开始回家吃,结果上上周周日晚上,他主动凑过来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跟老师说呀?”那副期待的样子,哪里是 “吃不惯”那么简单?根本就是学校的饭早就没法吃了。

周末我就赶紧找老师沟通,先是申请让孩子带饭去学校,结果老师直接拒绝了,说学校不允许。当时我一股血直冲脑门,真想当场骂人,但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又跟老师说:“那我们中午自己回家吃。”

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挺打鼓的。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说:家长提供的绿捷部分食品溯源信息

虽说我们家离学校近,不用过马路,但小区里总有送外卖的电瓶车、还有来往的汽车,万一遇到恶劣天气,孩子一个人往返还是有风险。那种忐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特别强烈,但我实在没办法再妥协了 ——这是我的底线,我绝不能再交钱给他们,用辛苦钱买一堆 “湿垃圾”给孩子吃。

但想回家吃饭也并不容易。

我们的申请写得很清楚,从 9月 22号开始,一直到这学期结束,想让孩子中午回家吃饭,这是个长期的安排。

按我们以前上学的经验,学校完全可以给个长期出门证,让孩子挂在脖子上,上面写明中午 11:40到 12:10这个时间段可以出门就行,多简单的事。

可校长直接否决了,不光否了我的提议,连老师帮忙提的方案也给拒了。他非要让老师每天手写出门单给孩子。

你说这不是故意的吗?办个长期证,对老师来说省事儿,我们家长也不用天天担心老师忙忘了耽误孩子吃饭。他这么一搞,既是人为给老师加工作量,也让孩子回家吃饭这事儿变得特别不确定,太折腾人了。

现在我的诉求很明确:首先,希望学校延长午休时间,至少给到 1个半小时,让家长有时间接孩子回家吃饭,这是最基本的 “选择权”。

上海绿捷臭虾事件家长反思,孩子心声应早倾听,避免反正吃米饭也饿不死的误解与遗憾

图源:家长提供的绿捷部分食材信息

孩子现在的午休时间实在太短了:11点 40分下课,12点 10分就要结束休息,开始写作业、听老师讲题,满打满算只有 30分钟。

这30分钟里,孩子要从教室走到校门口、回家、吃饭、再返回学校,像我们家这样离得近的,刚好能凑合;可对于那些离学校远的家长,根本来不及接。

有家长在网上发照片,说为了让孩子吃口热饭,只能带着马扎在学校门口等,孩子坐在路边把饭盒放腿上吃,吃完马上进学校,连口气都喘不过来。

其次,要求学校开放食堂或开辟专门区域,允许孩子带饭加热,凭什么教职工能有专属食堂,孩子却只能吃冷掉的预制餐?

而且上海其实有很多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比如社区食堂。政府运营的社区食堂,食材有保障,菜是现烧的,分量足、态度也好,我之前去打过饭,15块钱就能吃两荤两素。

要是能让社区食堂承接周边学校的配餐,或者允许家长给孩子订社区食堂的饭,也比绿捷那些闷了一路的中央厨房成品强。可现在学校连 “让孩子回家吃饭”都不配合,更别说对接社区食堂了。

我现在每天早上 6点50分就得起床,一边做孩子的早餐,一边准备中午的午饭。有时候做些能保温的菜,用闷烧杯装着;有时候做些简单的炒饭、面条,孩子回家用微波炉热一下就能吃。虽然累点,但看着孩子能吃口热饭,我心里踏实。

可我知道,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条件:双职工家庭没人做饭,离学校远得没法接送,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继续吃那些不放心的餐食。现在我已经做好了长远打算,等孩子升初中,就再搬到离学校近的地方,哪怕房子小一点、贵一点,也要让他能中午回家吃口热饭。

我们在上海打拼十年,交税、买房,就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环境。我们不求山珍海味,只求一口安全、温热的饭菜,这个要求真的过分吗?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2248.html发布于 2025-09-29 16:44:5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78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