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快评,警惕板栗壳损害景区声誉

访客 2025-10-06 16:07:24 29004 抢沙发
近期,景区因一枚“板栗壳”引发关注,此事提醒我们,景区声誉至关重要,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游客体验和旅游形象,景区管理部门应重视并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景区环境整洁,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游客也应文明旅游,共同维护景区美好形象,别让一枚“板栗壳”成为伤害景区声誉的导火索。

个人出游避免瓜田李下,是文明礼仪规范,但景区产权管理公示也需更明晰

10月6日,“游客称捡板栗壳被民宿老板娘诬陷偷窃”登上热搜,引发热议。据极目新闻报道,连云港花果山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说,此事已在处理中,游客没有偷盗。当事游客也表示有关部门来找她协商了。

据报道,游客称,她在景区路边第一次见到掉落的带壳板栗,便捡壳查看。民宿老板娘便冲来指责她们偷盗,解释无果后双方发生争执和肢体接触。而另一边,与涉事民宿同名账号回应称,洗车时看到一家人蹲在路边捡板栗,曾告知对方此系私产非公共区域,对方以景区里的东西可捡为由,拒绝离开,由此导致冲突。

快评,警惕板栗壳损害景区声誉

双方各执一词,看得网友一头雾水。捡拾方到底是个人好奇捡壳查看,还是一家人蹲在路边捡板栗?为何会产生偷盗的误会?口头争执何以引发肢体接触,谁先动的手?

捡个板栗壳,何以至此?从目前来看,景区管理处称“游客没有偷盗”,警方也称当事人所言“大部分真实”。既然已报警处理,个中细节和情理、法理都要掰扯清楚,唯有公事公办,明确双方责任,不枉不纵,才能回应舆论关切。

回过头来,此事的争议或始于路边果树产权界定有分歧。景区道路旁掉落的板栗,好奇捡拾能否算“偷”,这本不该是问题。特别是花果山隶属的云台山景区,曾多次推介“板栗游”,国庆前还发文邀游客“亲自体验捡拾板栗的快乐”。这或是游客“以景区里的东西可捡为由,拒绝离开”的一个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欲以板栗特色释放农文旅融合活力,景区就更该在管理上细化明晰,哪些区域可自由捡拾,应有明确界定和公告指示,让游客无捡拾的后顾之忧。民宿开门迎客,私人作物若是忌讳游客捡拾,也可立显眼标识,避免类似纠纷。若大度一些,任君采撷,口碑岂不更佳?

个人出游避免瓜田李下,是文明礼仪规范,但景区产权管理公示也需更明晰。若要宣传捡板栗,就不应留下模糊地带,从源头减少误拾可能。唯有规则与礼仪共同作用,才能减少此等误会。否则,任你再强调“系民宿商户个人行为”,网友再搜索花果山板栗,恐怕先出现的不是板栗特色,而是有损景区声誉的一起“板栗门”事件。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汪垠涛

审核 何先菊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2610.html发布于 2025-10-06 16:07: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00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