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未来展望,人造太阳竞赛正激烈展开
关于能源的未来发展,一场关于“人造太阳”的竞赛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竞赛旨在通过核聚变技术模拟太阳的能量产生过程,以实现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各方竞相研发相关技术,以期在这一未来能源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一竞赛的展开标志着人类对于未来能源需求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也预示着能源科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一场由AI引发的能源需求风暴,正在将核能重新推向全球舞台的中心。
追风交易台消息,10月20日,摩根大通亚太分析师团队研报指出,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核电,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以满足其数据中心失控的电力需求。
与此同时,一场旨在创造“人造太阳”的核聚变技术竞赛正在美国等创新中心激烈上演,这预示着全球能源转型正迎来关键时刻。研报指出,这场变革不仅限于传统的核电站,而是延伸至两个关键赛道:
- 其一是满足当前AI电力缺口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及相关供应链,这为韩国、日本等拥有成熟技术和制造能力的国家带来巨大机遇。
- 其二是代表未来的核聚变技术,由美国私营部门主导的技术突破正吸引着巨额资本,有望在未来十年内重新定义全球能源格局。
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从上游的铀矿,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再到下游的创新技术,整个核能价值链都蕴藏着巨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核能成为AI的“心脏”
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塑能源版图,AI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已成为清洁、可靠电力的核心驱动力。
报告指出,科技巨头面临着满足急剧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兑现自身“净零”承诺的双重压力。这使得零排放、高稳定性的核能,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成为它们的理想选择。
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以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已签署了超过23吉瓦的新核电项目。今年9月,微软成为首家加入世界核能协会的全球科技公司,更是标志着科技与核能战略结盟新时代的到来。
报告指出,美国已将其205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提升至400吉瓦,这预示着未来可能需要高达约6000亿美元的投资。
从亚马逊到谷歌,科技公司正通过直接投资、电力采购协议(PPA)等多种方式,深度介入核能领域,成为推动核能复兴的关键力量。
终极能源竞赛,一场“人造太阳”的革命
如果说核裂变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解决当前能源焦虑的“现实解”,那么核聚变则是通往能源未来的“终极解”。
核聚变的燃料几乎取之不尽(来自海水),无长期放射性废料,也没有传统核裂变反应堆的熔毁风险。
在对44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首座能够实现足够高效率、从而具备商业可行性的核聚变反应堆有望在2036年至2040年间投入运行。
(第一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聚变反应堆,具备商业可行性的时间预期)
不过摩根大通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技术挑战方面,大多数受访者指出了诸如核聚变能的效率、资金支持以及氚的自我供应能力等问题。
报告指出,高温超导(HTS)技术的突破是核聚变能源竞赛的关键。传统的超导体只能在液氦温度下运行,而这对于一种以产生热量为主要功能的装置来说显然是个问题。
高温超导体的发展,尤其是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带材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多家初创公司正抓住这一机遇,迅速朝着实现商业化的聚变能源目标迈进。报告强调了几个关键进展:
- 谷歌与初创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CFS) 签订了电力购买协议,计划购买其首座商用聚变电站200兆瓦的电力。这是商业世界对聚变能源投下的最重要的一张信任票。
- 美国的初创公司正在吸引巨额投资。行业总投资额已达到97亿美元,仅去年一年就筹集了26亿美元。TAE Technologies 已累计融资超过12亿美元,而由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支持的 Helion Energy 则获得了5亿美元的投资,并承诺在达成技术里程碑后再追加17亿美元。
这些由私营企业推动的突破,正在将核聚变从遥远的科学概念,转变为一个具有明确商业化路径和巨大投资潜力的前沿领域。
亚太供应链的战略机遇
随着美国等发达市场核能复兴势头增强,以及行业向核聚变转型,拥有成熟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的亚太供应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报告特别强调了韩国设备供应商的突出优势。
韩国企业以其专业知识、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出口能力以及在阿联酋Barakah核电站等项目上成功的交付记录而著称。
在全球市场寻求多元化、可靠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时,韩国企业有望在发达市场的核电复兴和SMR设备需求增长中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日本的供应商也准备好迎接新的机遇。
随着日本国内重启核反应堆的计划稳步推进,其目标是在2040财年将核电占比提升至约20%,像IHI(7013 JP)这样的公司将从国内重启和设备订单中受益。
此外,日本企业也参与了多个国际SMR项目的设计与价值链合作,使其能够在全球核能技术转型中占据一席之地。
亚太地区在全球新建反应堆中的主导地位也十分稳固,占2025年全球计划建造新反应堆的69%。具体来看:
- 印度的雄心尤为突出,其目标是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8.8GW,到2031-32年提升至23GW,并设定了到2047年达到100GW的宏伟蓝图。
- 日本的《第七次战略能源计划》确认,到2040财年,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约20%,这意味着多个现有反应堆的重启将有序进行。
- 韩国的第11次基本计划提案旨在将核电占比提升至35%以上。尽管存在一些政治风险的讨论,但由于电价上涨,公众对核能的支持情绪已变得更加有利。

整体来看,区域内强大的价值链和坚定的监管承诺,正驱动亚太地区在全球核电建设领域持续领先。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3580.html发布于 2025-10-21 16:40:4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