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访客 2025-11-01 16:42:54 61770 抢沙发
当前,低空经济成为新的风口,吸引了众多创业者驻足,这些创业者怀揣梦想,希望在这个领域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低空经济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们正积极探索各种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以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 | 温度纪,作者|乔无喧,编辑|路子甲

大疆全系降价的风波尚未平息,被背刺的消费者内心有口无法舒展的郁气。而伴随着大疆走红这些年,除了争相购买的年轻人,不少敢想敢为以搞钱为第一目标的实干家们则盯上了一片低门槛的空白地带:低空领域。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开始跑出一批新的创业者。

“飞行”是某一群人的消费品,也是某一群人的的理想,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另一群年轻人的的生产工具。直升机不再是霸道总裁的专属,一顿火锅钱就可以体验一次,极具科技感的无人机也落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参与种瓜点豆。有人月入过万之后开始开公司带团队,有人大几十上百万投入实体营地却因为政策等原因迟迟无法大展身手。行业看似蓝海,仍然需要探寻赚大钱的稳定路径。

既能玩又能赚

一线城市中产,对日常娱乐方式的探索欲似乎是无止境的,每到假期,大家就会尝试寻觅新的玩法。

过去中产们会把假期和周末花到在城市内City Walk上,到今天,大众已经不满足于地面的打卡,开始研究City Fly。

最会玩的中产对一个新城市的探索,已经升级到周末去隔壁城市和人拼直升机。看腻航拍视角后,选择用肉眼在天空俯瞰城市的地图。

新玩法促动新机遇,已经有人靠低空经济赚得盆满钵满。

所谓的低空经济,是指在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用无人机、eVTOL等飞行器服务多种产业的经济形式。早在低空经济这个概念火爆之前,地表以上1000米的空间已经开始繁忙起来,各类无人机、滑翔伞、热气球纷至沓来。

阿鸿是国内第一批在低空经济领域吃到螃蟹的人,他拥有多个自己的飞行营地,开着直升机,在空中参与文旅这一大热板块。

在大众的印象中,机长一直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技术要求高、收入也高。但是今天可以让普通人无痛当机长,开着飞机在空中“飙机”,并且不要几千块,只要199元,那很多消费者都愿意主动尝试一次。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飞行体验团购(图源:抖音)

阿鸿飞行营地里的体验服务做得不错,主要的客户群体就是年轻的白领、艺术爱好者和商务人士。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拥有不错的收入、旺盛的体验欲,倾向独特的娱乐方式和新奇的体验,简直是体验飞行的天选之人。

早高峰堵堵堵堵到厌倦的打工人,恨不得汽车长出翅膀原地飞上天;在公司时低头在工位上崩溃,心里恨不得冲破天花板一览广阔河山。而这时,在大家都老老实实在景区走路的时候,可以自己摸着操纵杆,从天空畅通无阻地飞过——对很多人来说有难以抵抗地吸引力。

飞行体验还拿捏了体验者们的死穴,在起飞前、飞行途中、飞行完毕之后都会给体验者们提供设备和空间拍照,确保每个消费者能拥有能在周末的出游朋友圈里稳赢的照片。

飞行体验被调侃为“拼好机”,一趟飞机通常不止坐一名游客,套餐规定的体验时间也有限,刚起飞就降落,几分钟时间体验就宣布结束,因此对游客的承载力相当高,在旅游旺季一个月赚三个月的钱根本不是问题。

阿鸿飞行营地中的飞机并不完全为游客体验服务,他还有利润更高的赚钱方式——为B端提供直升机服务。

农林喷洒、应急救援、巡山巡湖,与各种单位的合作项目才是阿鸿直升机飞行营地收入的大头,也就是说,作业的收入还要高于体验。

“做观光永远是副业,现在太多人本末倒置,把这个变成主业了。”阿鸿说。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阿鸿正在作业(图源:受访者)

小刘是一名无人机专业的大一学生,学校日常的课程包括无人机操控和组装技术、航拍和农业应用等等,学校会为他们提供设备让他们练习实操,小刘现在已经具备基本的实操技术,开始在自己所在的家乡农村接活儿。

小刘的报价不高,一条剪好的视频800元,农林作业一亩地10块钱,即使如此,他作为一名学生的月收入就能够达到一万以上。

“除非混不下去了,不然我毕业了也不会再找其他的工作了。”小刘说。

民航分为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飞行如今已经不是运输航空领域各大航司的专属,阿鸿和小刘的飞机都属于通用航空范畴,通用航空开始产生了庞大的经济价值,而在这个目前来看较为小众的行业,数钱的机会似乎遍地都是。

不赚钱?上科技!

无人机从罕见到随处可见这个过程的背后,是许多飞手的不停探索,他们将无人机的应用扩大到各个领域,用科技盘活了许多原本不赚钱的项目。

舒克的家乡在四川乐山,那里有茂盛的竹海,竹子的价格也能够达到600块一盹,但那里地势复杂,靠人工背竹子不仅成本高,而且危险,以前的背竹工人在背竹子下山的过程中摔断腿,甚至有从悬崖上掉下来的情况。

舒克偶然在抖音上刷到可以吊东西的无人机,体型巨大,承重也过关,舒克的嗅觉敏锐,马上觉察出来这类无人机在他的家乡的巨大市场。舒克立马买了一架回来,因为不会开又去考证,让自己持证上岗。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业界受到好评的品牌(图源:大疆官网)

从试吊一点东西开始尝试,到探索无人机吊运重量和距离的极限,舒克慢慢成为吊运专家,通过提高生产力为竹子的主人减少风险,创造更大的利润,也为自己打通了一条人生路。

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舒克的日收入都能达到几千块。印象最深的一个项目是异地吊运边坡防护网,舒克估算工作量需要两天完成,与甲方协商后确定打包价为五千元。

到现场考察后,舒克发现垂直距离将防护网吊上去非常费时,于是他拿出了小飞机先勘测路线,自己设计了一条平行路线。飞机平行飞行的速度是上升的好几倍,于是舒克将材料用车拉到平行路线的起点,两个小时运完了所有的材料。

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干了别人两天都不一定能干完的活儿,舒克顺利收工,带走佣金5000元。

现在市面上的吊运团体也有不少。不少要求高的老板会直接让舒克来。不久之前,舒克曾经有一个吊树苗项目,需要吊运的高度高、距离远,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特级高压线下面作业。甲方告诉他,这些高压线碰到任何一根,从康定到重庆全部都得停电,赔偿可不是小数目。但与风险一起到来的是高额的佣金,这一单一天就可以赚到7000元。

现在舒克的订单多到做不完,只能接单价高于2000元的订单,因此他自己成立了公司,开始带团队,团队里的飞手底薪7000,综合月收入也有一万左右。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舒克在工作

用无人机进行吊运看似很赚钱,但这是一个没有先行者的行业,如何估算成本,如何定价,如何控制风险,这些事情全靠舒克一点点摸索。

舒克刚买回无人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也没有订单,只能把机器停在院子里吃灰;给他第一个订单的是附近的人,那时他不会估算成本,收了200块钱,做完之后才发现付出了人力物力,最后连成本也没有收回来。

如今,以舒克的周围人为代表的各地效仿者,见无人机做运输真的可以挣钱,也争先恐后地来做这件事。但这个行业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新人不了解行业详情,连价格和成本都没有仔细核算,就一窝蜂地去买飞机,一窝蜂地去考证,在报价上卷成了胜利者,最后根本就无法覆盖成本,遗憾退场。

低空经济的风口真的能起飞吗?

低空经济是一个无数人看好的风口,有人在这里吃着红利起飞了,但更多的人面临着“坠机”的风险。

与飞行沾边的创业,投入注定相当高。像阿鸿这样的飞行营地,要建起来至少需要30万打底。舒克的一架运载无人机裸机12万,配好一架的成本就是20万,万一飞机有损坏,只能反给厂家修,四位数的维修费只是打底。而让无人机操作者闻风丧胆的“炸机”,更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低空经济风口,创业者争相翱翔

网上随处可见的炸机血泪史(图源:小红书)

另外,无人机的使用寿命比其他生产设备的寿命要短非常多。无人机的电池只能保证10分钟的工作,因此每次舒克出门工作时都需要开上一辆装载了发电机的车为无人机电池充电,在操作飞机之余,还需要不断地拎着沉重的电池换来换去,对体力是不小的要求。

同时,电池的损耗也不可避免,一块电池的使用次数只有1500次,往少了算,一天一块电池只使用40次,没出上几次任务,一块电池就得报废。“提不完的电池,吃不完的灰”是这个行业工作内容的贴切形容。

而在另一个赛道,更小型的表演无人机成本看似比吊运无人机低,但无人机表演需要数量级的无人机,以及能熬过没有表演项目的巨量空窗期。

握住了无人机遥控器,多少人以为自己握住的是男人的梦想,实则是打开了钱包的拉链。小巧的无人机尚且如此,通用航空的其他领域就更不用说了,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被“前途无量”遮住的,是配套的政策与观念的缺位。

阿鸿将现在面临的困境总结为:飞不起来、飞不顺畅、飞不出去。

没有机场,没有机务团队,没有合理的监管机制,都是买了飞机也可能飞不起来的原因,申请空域还需要自己有通航公司,还要满足其他一系列条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至少在现阶段,买一架飞机自己开着上班,开着飞机周末去野炊,对普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电视剧里霸总的生活,依然遥远。

即使有了自己的营地,申请到自己的空域,也会常常出现无法按照设想进行飞行的状况。由于天空的特殊性,空域首先要保证大飞机和军事活动的使用,一旦这些更重要的飞机需要空域,自己的小飞机就只能无条件停在场地上。

再者,各地的审批程序和要求都不一样,想要跨区域通行也是一个伤脑经的难题,天空中的“机道”可不像高速公路那样四通八达。

飞行体验看似几分钟就能挣几百块,但这也是一个“半年不开张”的项目,工作日几乎没有人坐飞机,夏天南方又是台风又是暴雨,夏季又有一半的时间没有生意。飞机停在停机位上的每一分钟都会产生花费,开张时收到的钱全填进了不能起飞的无底洞里。

而舒克现在除了吊运,也在做飞手培训,前段时间带学员去考飞手证书,早上六点去,考点就排队一千多号人,比考驾照的人还要多。无数的年轻人涌入这个新行业,但是能赚到钱的总是先行者。技术只是敲门砖,而背后的客户资源和市场需求,才是行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4259.html发布于 2025-11-01 16:42:5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177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