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访客 2025-11-11 16:06:49 43270 抢沙发
明星基金经理被指责在牛市中表现不佳,甚至存在“躲牛”现象,大成基金在权益业务方面在牛市遭遇“水土不服”,未能充分发挥其投资能力,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投资策略和能力的质疑。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成,各家机构的整体持仓和业绩表现也浮出水面。

曾经凭借出色防御能力在2023-2024年熊市中逆势突围的大成基金,却在本轮结构性上涨行情中“水土不服”,其主动权益类型产品年内收益水平呈现倒退之势。其中,大成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徐彦更是因为“踏空”牛市建仓时机被持有者诟病。从昔日的权益冠军沦落至倒数阵营。

同时,高换手率、风格漂移、老将踏空等问题集中暴露,也折射出大成基金投研体系在市场风格切换中的应对不当。

大成基金牛市“水土不服”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在2023-2024年期间,大成基金凭借7.99%的主动权益绝对收益,在24家大中型公募中高居第一,在熊市中展现出极强的防御能力和稳健的投资风格。然而,截至今年9月底,大成基金主动权益年内的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退至倒数第二,超额收益垫底。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整理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大成基金旗下多只权益产品收益水平呈现倒退之势,其中不乏明星级基金产品。

以大成基金权益当家产品—大成高鑫股票为例。该基金是大成旗下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423.11%,截至三季度末管理规模为114.53亿元。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梳理数据发现,该基金在2023年和2024年期间表现突出,分别取得5.23%和29.01%的年度涨幅,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位居同类前列。可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该基金开始跑输市场平均表现,当季沪深300上涨16.07%,该基金仅上涨9.24%。

进入2025年后,大成高鑫股票的表现也未见起色。截至11月7日,该基金近3月、近6月和年内涨幅均跑输沪深300指数,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均靠后。管理规模也随之下降,由2025年一季度末的123.64亿元降至三季度末的114.53亿元。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此外,大成基金旗下多只规模超过30亿元的主动权益产品,如大成睿享混合A、大成策略回报混合A、大成优势企业混合A、大成竞争优势混合A等,今年以来表现也均弱于沪深300指数。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成于“防守”,也败在“防守”

进入“慢牛”行情,大成基金权益产品为何频频跑输大盘?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观察到,在科技成长主线高歌猛进的2025年,大成基金似乎依然沿用其在熊市中积累的防御策略,偏向相对保守的价值投资风格,从而错过此轮结构性行情。

以大成旗下管理规模均超过百亿的基金经理韩创和刘旭为例,旗下所管理的权益产品配置上多集中于价值股或大盘股。

韩创所管理的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大成聚优成长混合、大成新锐产业混合等多只产品的重仓股普遍集中于兴业银锡、山东黄金、锡业股份等资源类股票。

刘旭的持仓同样显示出集中风格,其管理的大成匠心卓越三年持有混合、大成优势企业混合、大成核心价值甄选混合以及大成高鑫股票等多只产品的前三大持仓均为中国移动、美的集团以及豪迈科技。

这种持仓结构虽在市场下行期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但“保守优先”的配置策略,在科技与成长风格主导的2025年显然缺乏弹性,熊市中的舒适圈在牛市中反而成了束缚前行的枷锁。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还发现,上述基金产品在名称中打着“成长”、“新锐”的标签,实际持仓却集中在资源周期与传统价值股上,难免有风格漂移之嫌,容易误导投资者对产品风格的判断,不仅会削弱投资者信任,也暴露了投研体系在策略执行上的惯性。

适配响应迟缓,建仓犹豫被基民诟病

大成基金应对行情变化的迟疑,同样体现在基金经理建仓的操作上,拖延式建仓被基民频频诟病。

由大成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徐彦管理的大成兴远启航混合成立于2025年3月。作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该基金在成立三个月后,现金资产占比高达84%,直到9月11日建仓截止日前,该基金才将股票仓位提升至60%左右的最低要求。

与此对应,沪深300指数在二三季度累计上涨超过10%,意味着徐彦错过了本轮行情的关键布局期,也错失了业绩上涨窗口。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截至2025年11月7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仅为0.24%,远远落后于同业基准和沪深300指数表现,同类排名也排在末端,管理规模从成立时的13.25亿元缩水至6.95亿元,近乎腰斩。

在基金三方平台的讨论区,该基金持有者多有抱怨之声,调侃基金经理“建仓了吗?躲牛”的梗也屡见不鲜。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亡羊补牢?换手率“飞起”难挽颓势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观察到,权益业绩的颓势、基民的诟病,似乎令大成基金一时陷入了“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调整。其中,多只产品的换手率集体飙升,更是放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大成基金的“转型焦虑”。

据晨星中国数据显示,大成基金旗下大成行业先锋混合的换手率从去年同期的520%飙升至1847%,是市场平均水平的近6倍。大成成长进取换手率三年间从178%暴涨至904%。

高换手率背后,不仅带来交易成本的飙升,也是持仓的极致动荡。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发现,2025年三个季度内,大成行业先锋混合的十大重仓股仅工商银行、中芯国际两次出现,其余持仓近乎“季度大换血”。

不过,高频的换手率并没有换来业绩增长。截至11月7日,大成行业先锋近一年的回报为负,大幅跑输同业基准和大盘,行业排名垫底。

明星基金经理遭质疑,躲牛大成基金权益业务牛市表现引争议

无论是高换手率、风格漂移还是老将踏空,作为公募行业“老十家”之一,大成基金应对业绩压力的策略似乎并未显示出应有的老成。更值得警惕的是,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现象,在当下基金行业降费降佣,倡导长期投资的背景下,甚至与行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对于大成基金而言,纾解困局绝不是简单的短期业绩修复,重塑投研体系、打破惯有投资风格路径依赖,搭建灵活决策机制的系统框架或许才是破局的切入点。

大成基金能否扭转颓势,也将成为观察老牌公募机构转型困境的重要样本,凤凰网《投资观察》将持续关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055.html发布于 2025-11-11 16:06: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327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