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访客 2025-11-12 17:14:25 17294 抢沙发
本文讨论了关于挖矿中转和灿谷未来的发展方向,据传灿谷可能会成为AI基建的下一站,该公司在挖矿中转领域已有一定基础,未来有望借助AI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推动行业进步,具体发展还需进一步观察和市场验证。

文 | 少年维特

前两天灿谷发了个股东信,公司转型一周年,对我来说也意味着被套一周年吧,高点没跑,前前后后跟了挺久,当时单纯看好大饼行情,结果公司股价除了去年有一波激烈行情,总体是归于平淡。

新管理层给了新的战略方向,搞AI/HPC算力平台。

兑现方面,过去一年从宣布进军挖矿,到50EH/s算力全面部署,确认“阶段性转型完成”,管理层说的话倒是照做了,速度不算慢,还收了个矿场。

现在要从挖矿进军AI/HPC算力平台,属于AI基建范畴,简单聊聊前景。

从算力到电力

现在AI的竞赛,最终不是谁的模型最聪明,而是谁能在最短时间里让机架“通电”。

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数据,美国电网并网周期已经拉长到5–7年,一个超大规模AI中心要1–2吉瓦电力,相当于几十万户家庭的用电。光变压器的交付就得等几年,这意味着AI基础设施的瓶颈已经不在芯片,而在千兆瓦级电力供应。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德勤预计,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从2024年的4GW暴涨到2035年的123GW——增长30倍。哪怕今天立项,到2030年代电力依然供不应求。

这轮AI基建部署问题,矿企成为香饽饽纯属意外收获。业务上天然拥有变电站、电网互联和长期电力合同。这些如果从零开始基本要数年时间,微软、谷歌这些AI军备竞赛大玩家们显然是等不了的。

现在回过头看灿谷过去一年布局,砸钱通过二手矿机快速入局,相当于是用最小的折旧成本,去锁定廉价电力合同,外加全球能源测运维能力。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在全球运营40+站点,总装机容量1.2GW,平均在线率90%。算力分布主要在四个核心区域:美国(约28EH/s)、中东阿曼、东非和巴拉圭。

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托管中心都在俄克拉何马州,属于电价与政策最友好的区域之一。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整体趋势看,主要电力州都在向“长约制、绿电化、低税负”方向演进,算是为矿业与AI/HPC数据中心双用途模式提供政策窗口。

灿谷8月收购的乔治亚州50MW矿场目前规模低于100MW门槛,无需提交审查,电力合同稳定期可以覆盖到2028年,后续不知道会不会扩容,但大概率都会卡在100MW这个档位。不然给你来个“长期合约+最低计费+上游成本直达”机制,相当于要承担基建费用,资金需求就大了去了。

海外方面,公司在阿曼、东非与巴拉圭布局了可再生能源算力基地。

灿谷属于先做的是能源确定性,再谈算力扩张。

从托管到自持

对AI业务而言,能否控制电力和场站,决定了是否具备真正的成本边界。

灿谷目前的大部分算力采用托管模式,核心能力主要是在数据中心运维,我判断是属于典型的运营驱动型公司。

矿场本质上是高密度计算负荷的数据中心。过去一年灿谷在四大洲部署与维护,对电力调度、散热设计、设备冗余等都有比较体系化流程了。

这种能力将直接迁移到AI/HPC业务,跟IREN和Galaxy Digital等公司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转型路径差不多。

按照管理层讲的,后续可能在现有场站上并行部署GPU集群,形成双用途机房,一部分继续挖矿,一部分执行AI推理任务,属于主流矿企都在尝试路线,用算力资源被绑定成长期合同,转化为稳定现金流资产。

完成乔治亚州50MW矿场后,也具备了电力自持能力,未来公司有可能在多州复制“自有+托管”混合场站模式,通过负荷管理和能源套利。

AI/HPC前景与估值逻辑

麦肯锡的AI基础设施报告预测,全球HPC市场,AI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到2030年将达到约8万亿美元。AI训练和AI推理工作的负载都在推动基础设施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推理将成为主要的工作负载。

AI推理对能源成本、时延和地理分布的要求更高,也更接近灿谷现有设施特点——多节点、低电价、靠近负荷中心。

公司口径下,接下来重点几件事: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挖矿最多刷新6EH/s,现在AI/HPC属于试点阶段,估计短期是MW级别,后续估值上,以可以拆成两部分看:

以2025年Q2调整后EBITDA约9,910万美元为基准,考虑到是完成50EH/s首个报告期,比较有参考性,外加一季度380万美金,全年按照3亿美元预估。

矿业部分估值对应6–12倍区间,AI/HPC部分基于5–10MW部署假设。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按McKinsey、VanEck测算逻辑,AI算力每MW年收入150–200万美元,EBITDA率45–60%、EV/EBITDA倍数15–30倍推算。

挖矿中转站,灿谷迈向AI基建的未来之路?

逻辑就是挖矿业务提供可见现金流,AI/HPC提供估值溢价。

不过接下来几个变量值得关注:

ADR转直接上市后,ETF之类的被动资金方便进来只是一方面,我估计有可能启动ATM、可转债、PIPE等融资,毕竟扩张AI机房和能源资产收购都需要先,BTC短期应该都不会动,等11月17日之后需要关注一下是否有市场合力。

再一个AI/HPC业务,能否从MW级别试点签下第一个长单,现在这种催化剂最好使,如果有直接拉起来;另外绿电项目落地,现有场站的一些光伏与储能试点落地情况,降低电力成本。

现在灿谷,应该是要讲一个千MW级别能源调度的故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159.html发布于 2025-11-12 17:14: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29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