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未来四年豪掷千亿,瞄准2030年收入目标,激进消耗现金至千亿美元之路
OpenAI计划在未来四年内现金消耗激增至惊人的1150亿美元,以推动其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该公司旨在通过大规模投资和研发,确保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可观的收入,据预测,到2030年,OpenAI的收入将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这一豪赌展现了其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和技术实力。
全球人工智能领航者OpenAI,正开启一场科技史上资本最密集的豪赌。
根据OpenAI向股东披露的最新财务预测,该公司正面临一场空前的资本消耗战。从今年到2029年,OpenAI累计现金消耗预计将高达115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公司半年前的预期激增了约800亿美元。
加上过去两年已消耗的约20亿美元,其巨大的资金需求印证了其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判断:OpenAI可能是“有史以来资本最密集的初创公司”。
另一方面,在ChatGPT强劲增长的驱动下,该公司对自身的商业前景也更为乐观,将2030年的收入预测上调了约15%,剑指2000亿美元大关。
急剧膨胀的成本:钱将烧向何方?
OpenAI最新的现金流预测揭示了一条极为陡峭的成本曲线。该公司预计今年将消耗超过80亿美元现金,比年初的预测高出约15亿美元;明年,这一数字将翻倍至170亿美元以上,比原预测高出整整100亿美元。
展望未来,2027年和2028年的预计消耗额将分别达到约35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其中2028年的新预测是此前110亿美元预测的四倍还多。
这笔巨额资金的去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自建基础设施:为了摆脱对云服务商的依赖并长期控制成本,OpenAI计划在本年代(this decade)后期投入近1000亿美元,用于构建由自己控制的服务器及相关设施。其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曾暗示,未来OpenAI可能效仿亚马逊AWS,向其他AI开发者提供服务器租赁服务。
AI模型训练成本(Training Compute):这是成本远超预期的关键推手。公司预计今年在此项的支出将超过90亿美元,比原预测高出约20亿美元;明年将达到约190亿美元,同样高出20多亿美元。预测显示,训练成本将持续稳定增长至2030年,甚至可能在那之后继续攀升。正如公司在开发GPT-5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所示,AI训练充满不确定性,失败和重试都会直接推高成本。
AI模型推理成本(Inference Compute):即运行AI模型的成本。从2025年到2030年,公司预计将在此项上花费超过1500亿美元。尽管单次运行成本与预期接近,但微小差异的累积效应,将导致到2030年产生超过11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
人才竞争成本: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OpenAI预计到2030年,将产生约200亿美元的额外股票薪酬支出,以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尽管成本压力巨大,但OpenAI的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其收入前景也随之改善。公司预计今年总收入可达130亿美元,是去年的三倍半。而更为关键的2030年收入预测,则被上调至约2000亿美元。
驱动这一乐观预期的核心引擎是ChatGPT:
付费订阅业务表现强劲:最新预测显示,在未来六年里,ChatGPT带来的额外收入将比原计划多出近700亿美元。具体来看,今年由数百万个人和数千家企业付费用户贡献的收入预计将近100亿美元(比原预测高20亿),到2030年,该项年收入预计将接近900亿美元,较之前的预测大幅提升了约40%。
挖掘免费用户的巨大潜力:OpenAI同时上调了对免费用户商业化的预期,计划在2026年至2030年间,从这部分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创造约1100亿美元的收入。尽管变现模式尚未明确,但可能包括购物相关的联属费用或某种形式的广告。公司曾向投资者透露,此类产品的毛利率有望达到80%至85%,与Meta(Facebook)的水平相当。
当然,并非所有业务的预期都在增长。公司对未来五年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业务收入预测下调了50亿美元,同时将“Agents”(能够处理多步任务的AI产品)的收入预测减少了约260亿美元。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相关技术将被更多地整合进ChatGPT,而非作为独立产品提供。无论如何,ChatGPT收入的强劲增长足以抵消这些业务预期的下调。
资本的狂热:5000亿估值与上市之路
惊人的“烧钱”速度并没有吓退资本。
包括软银(SoftBank)、Thrive Capital和Dragoneer在内的数十家大型投资机构仍在积极买入OpenAI的股票,将其最新估值推高至5000亿美元——这几乎是六个月前的两倍,也相当于去年净利润高达1000亿美元的谷歌市值的近五分之一。许多投资者将OpenAI视为AI技术普及的 barometer(风向标),笃信其最终能实现巨大的商业回报。
为了支撑庞大的数据中心建设计划,公开上市或许是OpenAI的必然选择。成为上市公司将使其能更便捷地通过发债等方式筹集资金,甚至效仿亚马逊AWS,向其他AI开发者出租服务器。
不过,这条路也充满挑战。公司“营利性业务由非营利性母公司控制”的独特结构,以及与埃隆·马斯克、最大外部股东微软(根据协议有权获得OpenAI 20%的收入)之间复杂的法律与合同关系,都可能为未来的上市之路增添变数。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18.html发布于 2025-09-06 16:14:4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