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对话,何小鹏揭秘三种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何小鹏在《封面》对话中谈及他的“三种机器人”理念,他详细阐述了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发展和未来趋势,强调智能、自主、协同是未来机器人的三大核心方向,何小鹏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在生产、服务和特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效率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何小鹏的观点和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被质疑真人伪装!何小鹏独家揭秘:做机器人到底难在哪里?
不是“假真人”的“真假人”什么时候能进家庭?何小鹏独家揭秘
凤凰网财经《封面》
11月5日,小鹏科技日的舞台上,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一袭流畅的“猫步”惊艳亮相,其高度拟人化的姿态打破了公众对传统机器人的刻板印象。
不过,这款机器人因为太逼真,从而引发了网友的质疑。
面对这场“甜蜜的烦恼”,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于11月6日发布一镜到底无剪辑视频,用技术细节直面质疑,揭开了这款尖端机器人的真实面纱。
此前,何小鹏做客凤凰网财经《封面》栏目时曾坦言:“机器人的难度,其实比L4自动驾驶还要高。”
何小鹏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复杂度甚至超越了L4级自动驾驶,其核心难点在于让机器理解并执行像“拿杯水”这样在人类看来简单的指令。
面对这一超高难度挑战,小鹏选择了务实的量产路径: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在2026年推出首款即定位“高等级”的智能机器人。他提出了独特的“长板、中板与短板”平衡哲学,强调真正的量产成功不在于单项技术突破,而在于能补齐所有短板并协调好成本与一致性。
在商业化落地上,小鹏规划了清晰的“先工商业,后家庭”的路线,基于试错经验指出高成本的机器人当前在家庭场景中难以体现足够价值。对于大众最关心的普及时间,何小鹏给出了理性而积极的预期:他相信在3-5年内,随着中国科技公司的快速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年销百万台量级的家庭普及,但这之前,工业与商业领域将是验证其价值的关键战场。
01
“太空漫步”般的猫步引质疑
何小鹏“一镜到底”证清白
在小鹏科技日的发布环节,身高接近真人的IRON机器人身着简约服饰登场,其步伐轻盈柔和,脚尖着地时的自然弧度与身体摆动的协调感,被现场观众形容为“如同在太空漫步”、“第一次在机器人身上看到了优雅”......
据研发团队介绍,这一突破性表现源于脚尖被动自由度的创新设计,配合全身82个自由度的仿生结构,使机器人首次实现了接近人类模特的步态精度。
不过,这份技术突破在网络上也遭遇了“反向认可”。
社交平台上,“100%是真人在里面”的评论获得高赞,部分网友甚至细致分析“机器人关节转动角度不像机械结构”、“皮肤质感过于逼真”等疑点。
据媒体统计,事件发酵初期,相关话题下的质疑声音占比超过55%,不少人直言“无法相信当前技术能达到这种拟人程度”。
面对争议,小鹏团队选择用技术说话。
11月6日上午,何小鹏在个人微博发布回应视频,画面中他手持设备全程无剪辑展示IRON的内部结构:仿生脊椎的金属骨架清晰可见,22个自由度的机械双手正在精准抓取鸡蛋,全固态电池模块的轻量化设计也直观证明“无法容纳成年人”。
“团队昨晚几乎一夜无眠,既为技术被认可而高兴,也为不被信任而哭笑不得。”何小鹏在视频中无奈表示,强调这款机器人是7年研发的结晶,融合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
据技术白皮书显示,IRON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2250TOPS,这一数据目前处于全球人形机器人算力榜首。其首发的物理世界大模型构建了“视觉-语言-任务”协同体系,使机器人能自主完成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复杂动作。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机器人采用“骨骼-肌肉-皮肤”三层仿生构型,全包覆柔性皮肤的触感接近人类,而22个自由度的双手可实现0.1毫米级精细操作。
02
何小鹏:期望在2026年量产机器人
此前,何小鹏做客凤凰网财经《封面》栏目时分享了自己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刻见解,何小鹏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复杂度甚至超越了L4级自动驾驶,其核心难点在于让机器理解并执行像“拿杯水”这样在人类看来简单的指令。面对这一超高难度挑战,小鹏选择了务实的量产路径: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在2026年推出首款即定位“高等级”的智能机器人。他提出了独特的“长板、中板与短板”平衡哲学,强调真正的量产成功不在于单项技术突破,而在于能补齐所有短板并协调好成本与一致性。
在商业化落地上,小鹏规划了清晰的“先工商业,后家庭”的路线,基于试错经验指出高成本的机器人当前在家庭场景中难以体现足够价值。对于大众最关心的普及时间,何小鹏给出了理性而积极的预期:他相信在3-5年内,随着中国科技公司的快速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年销百万台量级的家庭普及,但这之前,工业与商业领域将是验证其价值的关键战场。
(以下内容整理自采访实录)
凤凰网财经《封面》:我看业内有人评价说你们的人形机器人是可以排到行业前三的,你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何小鹏:对,我觉得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全新的行业,我觉得它比我们现在在做L4级的Robotaxi我认为还要难,因为它在过去的时间里面积累的整体能力,包括供应链能力不够多。第二点它对于软件的要求极高,今天就算一台L4的Robotaxi,它也只是说能够按照人的要求,比如说我想导航到一个地方去开车,能够安全的开。但机器人不一样,机器人说我想喝杯水,好,什么叫喝水?水在哪里?水去哪里?拿过来之后有可能我还不在了,我可能换了一个地方,它还要拿给我,如果我不舒服,它可能要给我一杯热水,所以喝水这个事情看起来对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机器人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
所以换个角度,我觉得机器人的难度首先非常高。我觉得小鹏在过去的,加上我们收购的公司,我们大概已经做了七八年的机器人了,实际上是,我们是蛮期望第一代的真正能够销售、能够量产的机器人,就是一个高等级的机器人,它能够跟人交流,它能够自主行为,它可能不是很聪明,但是在人的指挥下跟管理下,它可以去做有限的事情。
凤凰网财经《封面》:所以这个量产的时间表是?
何小鹏:我最近刚跟我们的机器人团队开了一整天的会议,都是在讨论量产的事情,我们期望在2026年,也就是明年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真正的量产。今天我们来看,这个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机器人有两种,我觉得第一种是已经小规模量产的,我认为就像2012年、2011年左右的电动汽车,它可以简单用,但是它不好看,不强大。第二种是有各种各样的效果的Demo,但是要知道做一个真正量产集成,你不光是能够做出,我们叫做长板,最重要是你有无数的中板跟没有短板。例如安全就是没有短板,中板就是说你的各个上面,成本要控制得好吧,一致性要做得好吧。所以换一个角度,中板、长板跟短板最后如何平衡好是量产的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凤凰网财经《封面》:目前出现的机器人可能偏展示或者说炫技多一些,你们是会往哪个方向走?
何小鹏:无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工业,第二种是商业,第三种是家庭。我认为家庭一定是最后的,也最难的。从我现在所了解的全球的机器人第一步除非是专业机器人,否则的话真正想进入家庭的都很困难。我们过去尝试了接近四年的时间,期望第一台机器人走向家庭。主要是考虑比如说这个家庭的陪伴,比如说家庭的养老、护理,但实际上都很难。就是它非常困难做到真正有价值。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PK,为什么一个小型的放在桌面或者放在墙角的安全摄像头不能取得它50%的价值?就是因为机器人是很贵的,一个摄像头是很便宜的。
我觉得大部分的人在机器人领域都是工业或者商业,我们实际上,再过差不多一两个月,我们会有一个科技日,那个时候我们会第一次分享我们的机器人在量产的时候,针对什么行业,针对什么样的岗位去做的事情。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你预期人形机器人,比如说比较大规模地进入家庭生活,大概会是在什么节点?
何小鹏:我觉得今天都不敢说,因为核心就是说比较大规模是多大规模,这个数据。比如说1万算不算?我认为不算。100万算不算?100万算是算,但是我觉得要是一年,如果在家庭机器人要卖100万,我自己认为3年内还是挺难的。
凤凰网财经《封面》:3年内,那如果5年、10年呢?
何小鹏:我觉得这个时代在变化,我觉得中国科技公司的变化比我们想象都快,我觉得3-5年的概率是有的,而且是比较大的。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192.html发布于 2025-11-13 16:39: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