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美国险资为AI狂潮买单的真相

访客 2025-11-15 16:48:14 21116 抢沙发
美国险资成为AI狂潮的最终买单者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开始投入巨资研发和应用AI技术,而美国险资作为重要的投资机构之一,也在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这些险资通过投资AI技术公司、支持创新项目等方式,为AI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可以说美国险资在AI狂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正成为AI投资狂潮的关键融资方,其庞大的退休金投资需求与科技公司数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建设资金缺口形成了供需对接。

11月14日,据报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约3万亿美元,其中约1.5万亿美元无法通过预期现金流覆盖,需要外部融资。科技巨头近期已密集发债,甲骨文、Meta和Alphabet等公司纷纷进入高等级债券市场,摩根大通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可吸纳3000亿美元AI数据中心相关发行。

过去两三年,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已成为信用市场最大的边际买家,推动投资级企业债券利差收窄至1990年代以来的最紧水平。这一趋势与美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相吻合,今年美国年金销售额前九个月达到创纪录的3450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对更长久期、更高收益资产的需求,为AI相关债券发行提供了理想的投资者基础,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此类融资涌现。这种供需匹配正在改变传统企业债券市场的规则,促使市场接纳更复杂的融资工具和更长的债券期限,但也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新的评估挑战。

科技巨头面临万亿融资缺口

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投资需求已经超出其自身资金储备能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7月估计,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约3万亿美元,其中只有约一半能通过预期现金流提供资金,留下约1.5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

为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科技公司必须转向最大的融资市场。在企业借贷方面,投资级债券市场是主要渠道之一。

根据Sifma编制的数据,投资级公司债券发行量约占今年10月前美国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市场逾2万亿美元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二。

近期已出现多笔来自AI竞赛参与者的大规模债券发行,包括甲骨文、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摩根大通分析师预计,未来一年高等级债券市场可吸纳3000亿美元与AI数据中心相关的发行。

险资成为信用市场最大边际买家

过去两三年信用市场技术面的最大变化是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最大的边际买家。摩根士丹利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师兼量化研究总监Vishwanath Tirupattur表示:

"过去两三年信用市场技术面的最大变化是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最大的边际买家,这导致整体信用利差收窄。"

保险公司的需求正广泛成为信用市场的驱动力。这是推动投资级公司债券利差——即其相对基准国债收益率的溢价——收窄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紧水平的因素之一。

这一需求增长与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今年是美国65岁人口数量的峰值年,这推动了美国年金销售的又一个纪录。

根据行业组织Limra的数据,今年前九个月销售额达到3450亿美元。人寿保险公司需要投资不断增长的退休金,帮助人们在不工作时产生收入。

瑞士再保险研究所经济学家最近关于人寿保险公司的报告称:

在发达市场和快速老龄化的新兴市场,退休收入需求的增加"可能将负债结构转向更长期限"。生物科学和医疗保健进步带来的长寿风险意味着保险公司也需要寻找更长期的资产配置。
市场规则正在改写

主流公司债券市场是企业借贷规模最大、通常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

但从历史上看,该市场也有一些惯例:面向信用评级最高的公司,专注于具有公开报告和相当直接结构的债券。许多债券在不到10年内到期。

然而,当公司的借款超出其现金流支持的水平时,其信用评级可能会受损。AI仍存在诸多疑问:最终会有多少终端用户需求?驱动AI所需芯片的寿命有多长?会有足够的廉价电力吗?

尽管如此,保险公司近年来在投资中愿意转向不那么传统的工具。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发表的研究分析发现,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在增加对"收益率更高但更复杂的私募配售"的投资。

摩根大通分析师10月写道,公开高等级债券市场"已越来越适应吸纳与数据中心增长相关的非常规融资工具"。

Beach Point Capital Management结构性信用主管Ben Hunsaker表示:

"你会看到更多来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此类操作。预期是如果他们今天在AI领域获胜,就能赚取数万亿美元。所以多付一点利息又何妨。"

随着保险公司对更高收益、更大规模和更复杂产品的接受度提升,即使在投资级市场,为AI建设提供资金的更多发行似乎不可避免。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未来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评估他们此前视为高度直接的市场。那些主要因为希望风险尽可能小而转向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可能需要对购买市场的哪一部分更加谨慎。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378.html发布于 2025-11-15 16:48: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11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