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马边鼬现身四川大风顶保护区,中国黄鼠狼家族迎来第九位成员时隔近33年发现
经过近33年的等待,中国“黄鼠狼家族”喜迎新成员,在四川大风顶保护区,发现了新物种马边鼬,这是“黄鼠狼家族”的第九位成员,这一发现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体现了对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视,马边鼬的现身,标志着我国生物保护工作的持续进步,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11月15日,四川乐山马边发布消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葛德燕团队近日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我国第九种鼬,即马边鼬,该物种是我国自1992年发现缺齿伶鼬后近33年新发现的食肉目鼬科动物物种。
鼬属(Mustela)动物,俗称黄鼠狼、鼬等,是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属,目前全球已知17种,其物种遍布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与辐射演化能力。由于鼬属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哨兵物种”。目前,中国境内已知分布的鼬属物种共有8种,它们栖息于森林、草原、灌丛等多种生境,在维持啮齿类种群平衡和生态系统健康中扮演关键角色。
2024年7月~8月,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察团队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小型兽类生物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了3只鼬属物种的标本。这些标本在外观上与黄腹鼬较为接近,但在体重、尾长与尾部形态等性状与黄腹鼬存在显著差异。团队通过整合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形态的综合分析,确定其为一新物种,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马边鼬(Mustela mopbie)。
▲马边鼬部分研究信息 图据马边融媒
上述研究通过整合基因组与形态数据,对马边鼬和鼬属其他物种进行对比。利用CYTB、线粒体基因组、四个核基因串联数据以及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序列构建鼬属系统发育树,发现马边鼬与香鼬和伶鼬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上,马边鼬明显区别于其他鼬属物种。在体型上,马边鼬更加接近伶鼬,小巧的体型使其能够进入狭窄的裂缝与洞穴,捕捉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在体表被毛特征上,马边鼬外观上与黄腹鼬和缺齿伶鼬较为接近,被毛短而致密,背、腹间毛色分界线明显;腹面从下吻至颈部为白色,颈部向后至整个腹部逐渐过渡为黄色;在头骨形态上,马边鼬与伶鼬、缺齿伶鼬相似,而与另一个近缘种香鼬差异较大。
该研究确定了一个中国分布鼬属新物种,为理解这一类群的物种分化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也为小型食肉动物如何在复杂的生态背景下通过基因变异适应不同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也进一步突显了横断山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周边山脉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片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编辑 张莉
审核 任志江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420.html发布于 2025-11-16 16:38: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