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新趋势,聪明配置中国资产成焦点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2026年全球投资新趋势聚焦于“聪明地配置中国资产”,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和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投资者正积极寻求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以实现资产增值,这一趋势预示着全球资本将进一步流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资产已经当仁不让地登上了全球投资者布局的舞台。”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11月25日表示,“对于全球的企业家和投资者来说,中国已经不存在‘能不能投’的问题,中国市场一定值得投,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聪明地配置。”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新阶段,结构性转变正在重塑资本流动与资产配置。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外资机构了解到,2026年或是海外资本重新审视和布局中国资产的关键节点。在利率下行、美元走弱、AI革命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全球资产配置进入新平衡,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在2026年的表现。
“中国市场更大范围的上涨信号已经出现。”在多位外资机构人士看来,科技创新、估值优势、“反内卷”政策,是中国资产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关键理由。
外资看好三条主线
当“投资中国”已成为共识,“投什么”成为海外投资者更为关注的话题。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科技创新、出海产业链、估值修复三条主线,是外资看好的重点方向。
尤为突出的是,以AI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成为外资的聚焦所在。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Matthew Quaife在2025富达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推动离岸和在岸科技股在2025年表现亮眼。中国自主的AI生态系统、庞大的国内市场、政策利好以及技术消费群体的扩大,将加速AI更广泛地应用,为科技股在2026年及未来的表现提供了支撑。”
富达国际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Niamh Brodie-Machura认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仍将主导2026年市场,由AI驱动的业绩增长趋势将在2026年延续。同时,多元化分散投资仍然非常关键。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取得突破,估值优势和‘反内卷’政策,以及海外扰动因素边际改善,将推动企业业绩恢复,中国市场更大范围的上涨信号已经出现。”
富达基金的基金经理张笑牧表示:“创新将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的高端制造和创新驱动领域将加速发展。”他具体看好四个方向,首先,AI是超级主题,产业链非常长,可以找到大量投资机会;然后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创新消费。这四个主题在未来1至3年都存在显著的增长机会。
路博迈集团多元资产首席投资官Maya Bhandari表示,在比较信息科技、通信服务乃至工业等板块时,中国股市相关品种的表现已超越美股,上述板块是投资的优选领域。
“出海”也成为外资眼中颇具弹性的主线。富达基金股票部负责人、基金经理周文群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家电、消费品牌等行业,中国企业正在从单纯的出口产品转向在海外建立产能和供应链,这得益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升级。最终,我们将看到一些来自中国的跨国巨头企业出现。”
“在医药健康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国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联博集团新兴市场价值股票及中国股票投资总监林桦堂认为,“看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企业。”
还有一条主线来自估值修复。富达国际基金经理Dale Nicholls表示,当前A股大量与消费和地产相关的公司估值大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若相关领域出现实质性企稳、业绩修复兑现,可能成为颇具弹性的配置方向。他尤其看好可选消费、必需消费以及被严重低估的房地产公司,认为利率环境变化及资产重估正在为其带来进一步的估值修复机会。
林桦堂表示,还看好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行业,相关政策将产生积极的效应——供给收缩有助于提升部分行业的产品价格水平和盈利能力。
三重利好信号共振
2025年以来,外资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步伐明显加快。政策、企业、资金三个重要维度频频出现向好信号。
11月25日,邢自强表示,2024年“9·24”政策出炉,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让投资者心里有了底。”邢自强表示,在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决策层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增加财政赤字、提振消费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举措。
“第二个变化是企业‘醒了’。”邢自强表示,近一年多来,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全球竞争、科技革命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实际上,中国企业家从来没有‘睡着’,哪怕在经历各种环境考验的时期,企业一直努力拼搏,只是有时候需要厚积薄发。”邢自强说,“从2024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在AI大模型、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竞争力可谓一股脑地迸发出来。”
真正推动市场气氛反转的,是资金“醒了”。邢自强说:“很多国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银行资管、保险,还有海外投资者如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都对中国资产表达出更大的兴趣,尤其对权益资产的态度明显发生变化。”
邢自强介绍,资金“醒了”首先体现在机构投资者开始入市。2025年上半年,以保险、银行资管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新入A股的资金规模达1.5万亿元;此外,从去年9月以来,南向进入港股市场的资金规模也不可小觑。
其次,今年6月以来,超过8000亿元的居民超额储蓄资金进入了以理财权益产品为代表的多元化配置阵营,显示国内居民资产开始从银行定期存款向权益投资迁移。国内资金“醒了”,海外资金也是如此。
“中国在下一阶段的科技革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邢自强认为,“AI只是一个缩影,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新一代电池、脑机接口甚至核聚变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都拥有强大的技术积累与产业执行力。我对投资中国资产充满信心。”
短期波动创造布局良机
近期A股市场震荡调整,但在不少外资机构看来,长期行情并未结束。“近期全球市场波动或为A股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布局机会。”联博基金表示,“此次回调主要是短期投资者获利了结,并未扭转A股市场的长期核心逻辑。A股特有的结构机会仍有吸引力。”
联博基金认为,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浪潮远未结束,其深刻的产业变革与生产率提升潜力,将继续为相关领域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转向宽松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为市场提供关键的流动性支持。
“展望未来,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预计在2026年持续加码AI投入,这有望为相关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可持续的支撑。此外,AI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步伐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AI赋能板块,尤其是那些供应至全球关键赋能产业链的公司,仍具备配置价值。”联博基金表示,建议投资者把握AI产业链、政策受益领域及优质民营企业等结构性机会。
“2026年新兴市场有望向好。”高盛资产管理在近日发布的2026年投资展望中表示,“美元走弱、油价下跌、通胀缓解以及美联储鸽派立场等多重宏观条件将支持新兴市场走强。”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6196.html发布于 2025-11-27 10:09: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