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BF、WM、OM……留给仓储女装的字母不多了

文 | 胖鲸头条
你发现了吗?BM风的服装选择早已不局限于Brandy Melville了(以下简称BM)。
如今诸多城市,仓储式女装店成为必备的打卡风景——从最初BM的独占鳌头,到如今BF、WM、OF等以双字母缩写为名的仓储女装品牌遍地开花。
有趣的是,尽管品牌名称不断变更,店铺场景却始终相似:走进任何一家门店,都挤满了年轻女孩们穿梭在货架间选购,试衣间的队伍长到在店内环绕。
当BM有了平替,BM风还会火吗?
可复制的品牌公式
BM模式的易复制性,恰恰印证了其背后存在可被拆解的公式。
核心要素首先是产品风格与空间设计。2019年BM在上海安福路开出第一家店(记住这个年份,后面要考),凭借“一码通穿”的均码策略与甜酷少女风迅速破圈,露腰短上衣、格纹、碎花等经典元素,成了BM风最鲜明的特色。
BM官方产品图
空间设计则是公式的另一部分。BM刻意避开千篇一律的传统商场,转而落地于上海安福路等充满年轻活力的潮流街区,在此直接包揽一整栋楼。
门店打造极简的工业风空间,店内产品陈列密集且丰富,以仓库式堆叠呈现,单品价格大多集中在100 - 300元,相较于ZARA等快时尚品牌,更具有性价优势。
BM成功公式中的营销策略也颇有门道。品牌不仅借助杨幂、Angelababy等顶流女星的私服穿搭带货,塑造出潮流、时尚的正面印象,更将“频繁偶遇明星”打造成为门店的一大特色。小红书上,偶遇章若楠、赵露思等BM探店笔记,往往能轻松收获上万点赞。
素人店员也是BM公式中传播的关键点。
BM会严格筛选具备优越身材外貌的店员,作为移动的人形广告。不仅满足消费者与网络红人合影的需求,还在潜移默化中向消费者心中植入“穿上BM=身材优越”的印象,BM安福路门店都一度成为上海旅游的热门景点。
BM店员也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之一。
这种策略虽成功塑造了品牌调性,但随着“身材多元”成为主流,BM也因加剧身材焦虑、过度推崇颜值而陷入争议。不过,争议本就是话题燃料,反而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助力其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其实,在小红书搜索“BM类似品牌”,可见Hollister、Princess Polly、subdued等美国品牌高频出现,这些品牌与BM共享甜酷基因,但在风格侧重上又各有千秋。
然而在早期,由于缺乏中国线下门店,这些品牌只能通过代购触达国内,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便利的选择。唯一布局国内市场的Hollister选择了传统快时尚的道路:进驻商场,建立标准化门店。
截至目前,BM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碾压性优势。
#brandymelville 话题拥有12.3亿浏览量,关联的#bm(16.5亿)、#bm女孩(7.9亿)、#bm穿搭(9.4亿)共同构成现象级话题矩阵,热度持续攀升。反观Hollister,主话题#Hollister仅有3662.4万浏览量,尽管子话题#小海鸥达到8274.8万浏览量,但仍难以望其项背。
这组数据对比也恰恰看出两种商业模式在传播上的差异:BM以社交价值构建起独特品牌文化实现破圈,Hollister受困于传统零售,难以达到流量的突破与飞跃。
复制不来的“时机”
成功模式的“可复制性”驱动更多的后来者涌入。除了完全照抄的部分外,这些后来者也打出了各自的差异化。
Basement FG(BF)从北京起步,延续仓储式陈列、网红店员和性价比优势,但产品上针对BM苛刻的“身材要求”进行了改良,推出卫衣、衬衫、T恤式宽松单品。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获乐华娱乐投资后,吴宣仪等乐华旗下艺人探店形成的“明星偶遇事件”,也成为了Basement FG破圈催化剂。
此外,BF在空间上也大下功夫。上海的独栋门店外,遮阳伞与铸铁桌椅构成下午茶场景,搭配高饱和度的火龙果色LOGO购物袋,从场景到购物袋形成完整的打卡标配。
W Management(WM)则锚定二线城市,进驻长沙、无锡等城市,凭借租金成本优势,将价格下探至50-200元。此举既避开与BM正面交锋,又以类BM体验与更低定价抢占下沉市场;
ONE MOMENT(OM)侧重亚文化风,将千禧风数码印花与哥特式暗黑蕾丝混搭,强调风格差异化。
当BM模式被验证具备强可复制性,后来者蜂拥而至——或改良争议拓宽用户群体、或转换地域针对下沉市场、或更加垂直细分创造风格差异,都完成了对BM公式的“个性化改造”。
不过,这种改良主义的创新策略,也在产品质量、品味上迎来质疑。消费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更像是“淘宝女装集合”——没有风格化的产品设计和统一的品牌调性做背书,复制粘贴的短板很快便现了原形。
要知道,BM风的成功,与当时的审美浪潮正好形成共鸣,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2019年,BM在上海安福路开出首家门店。
也正是2019年,大火的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官宣导师Lisa,她所属的韩国女团BLACKPINK掀起的“Girl Crush”风潮席卷亚洲,融合街头潮酷与精致性感的特质;
同样2019年,一场千万网红之间的情感纠纷,让以@半藏森林为代表的“纯欲风”成为社交平台流量密码,强调少女清纯与性感并存的反差力。
——BM的低饱和度色调、复古格纹、甜美碎花与美式校园元素,恰好同时满足了这两种审美诉求。
鲜衣少年时
对消费者而言,BM模仿者的涌现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大码女孩不再局限于BM,二线城市消费者也能就近购买“平替”,另一方面,过度复制也会加速BM风的衰落。
如若社交媒体上出现清一色的“BM风”穿搭,当小众变得烂大街,消费者们很快就会抛弃BM风,开始寻求更个性化的表达。
BM的局限可能在快时尚的单季度生命和身材的过度规训,而BF、WM、OM等后来者的隐患更多在,缺乏创新的跟风究竟能持续多久,品牌是否终将在消费者对品质、个性与道德的更高诉求中瓦解。
又或者,所谓BM风只是特定年龄段女性对时尚风格的一种初期解读,她们刚刚脱下稚气呆板的校服,刚刚步入社会接受命运的差遣,对自由洒脱、热辣张扬的视觉风格难有抵抗力,BM风正好承接了这股难以自抑的青春活力。
总有人正在20+,但没有人能永远停留在20+,BM风终归会被一群又一群的少女追寻,又在她们的成长中慢慢褪色。而当时钟拨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25+、30+、35+、40+……女性对潮流的解读也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变得多元。
时尚浪潮仍然属于那些既能捕捉潮流,又能回应时代议题的品牌——无论是拥抱可持续时尚,还是真正打破身材规训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