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商战再不停,我就要喝出糖尿病了

这个周末,外卖平台的商战打得如火如荼。
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补贴优惠广告。
凤凰网《风暴眼》注意到,各类优惠活动的力度不断加码,竞争愈发激烈。满28元减18.8元、满20元减10元的福利还在刷屏,有平台甚至直接甩出“0元兑换券”的王炸。
在这波 “撒钱式”福利轰炸下,网友们乐开了花,个个化身 “羊毛特种兵”,生怕错过这波时代红利。
01
减肥年年有,商战可不常有
排了一上午队,终于抱回八杯饮品。
但这只是常规操作。
有人揣着 0元兑换券横扫商圈,从绝味鸭脖到喜茶、奈雪,再到蜜雪冰城、瑞幸,连喜姐炸串都没放过……
也有把日子过成 “外卖连续剧” 的狠人 , 一天点九个外卖,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连第二天的都提前预订妥了。
有人索性开启囤货模式,奶茶等各种饮品塞满冰箱。
属实把羊毛薅出了仪式感。
40度的高温天,连空气都在发烫,却拦不住大家排队的热情。
中午快12点了,队伍根本看不到尽头。
人群中更是藏着穿 “吉利服”的硬核选手。
门店的员工更是忙到灵魂出窍。
暑假工小哥哀嚎:“从早上五点站到晚上十一点,订单就没断过…… 我真的要累死了,你们不要再点了啊!”
甚至有暑假工到晚上12点,还有一堆订单没做完。
有的门店索性把密密麻麻的订单贴满墙,似乎是在向来访者暗示 “实在做不过来”。
还有人问店员 "0元购"咋操作,对方塞给他一杯饮品就挥手:“今天太忙了,没空教你,别耽误干活哈!”硬生生把他 “打发” 走了。
更有门店直接 “战术撤退”。
中午还在硬撑营业,下午直接“避战关门” 了。
几个平台打得水深火热,谁赚谁亏尚未可知,但个个热度空前、订单量激增。
而这场外卖大战的 “受害者”,早被网友们玩出了新答案—— 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的体重。
有人坦言:“今年减肥最大的阻力就是这波福利,减肥年年有,商战可不常有,先吃了再说!”
更有人夸张吐槽:“我才是最大受害者,再这么喝下去,怕不是要喝出糖尿病了!”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免费鸡蛋,在 “免费的快乐” 面前,减肥计划和体重秤都得暂时让步。
说到底,网友们这回真是被资本做局了,只不过做的是场热热闹闹的 “饭局”,而大家都在这场狂欢里,吃得心甘情愿。
02
外卖成平台“关键棋子”
这场热闹非凡的外卖商战,恍惚间让人穿越回 2015年。
那时外卖平台刚兴起抢市场,同样是优惠券飞舞的热闹景象。
网友们见状纷纷感慨:“十块钱吃一顿饭的时代终于回来了!”
但对平台来说,这场硝烟弥漫的商战,背后藏着多重市场逻辑与平台战略布局的深层联动。
季节因素为这场商战 “添了把火”。
夏季高温与暴雨天气频发,叠加暑假消费热潮的到来,让消费者更习惯依赖外卖满足日常需求。
此时平台顺势推出优惠活动,既能精准契合消费需求,又能有效提升订单规模,堪称顺应市场规律的明智选择。
更为关键的是,即时零售市场的强劲增长正是核心驱动力,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 6500亿元,同比增长 28.8 9%。
外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了各大平台争夺的战略高地。
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着力打造大消费生态。
美团依托成熟的配送网络持续拓展即时零售版图。
京东则把外卖当作新业务的增长引擎。
对这些平台而言,外卖早已不是单一的点餐工具,而是串联起多元消费场景的重要纽带,在战略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平台通过补贴吸引用户下单,既能在短期内拉升订单量,更能长期培养稳定的消费习惯。
更深层来看,这场商战本质上是对未来消费入口的激烈争夺。
当 “即时满足”成为主流消费趋势,谁能在这一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谁就能在大消费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
订单量的比拼看似是数字较量,实则关乎商业生态的主导权,将直接影响平台未来的发展格局。
03
代价高昂的地盘争夺战
这场已经持续多年的外卖地盘争夺战,在最新阶段愈演愈烈,资本市场也随之波动。
凤凰网《风暴眼》注意到,自 6 月底以来,高盛、汇丰等至少四家投行已将阿里巴巴的目标股价平均下调约 8%。
香港惠理集团投资总监骆晶表示:“这场竞争可能会持续比预期更久,相比上一次,几家主要玩家目前的财务状况更强,手头有更多现金,现金流状况也更好。”
阿里巴巴的外卖战略也让投资者觉得暂时偏离了由 DeepSeek 引领的人工智能热潮。
今年稍早,这股 AI 热曾推动其股价在短短两个月内上涨超过 80%。
而阿里已将外卖业务并入其核心商业板块,并自今年 2 月京东正式入局以来,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这无疑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较量。
野村控股估算,仅 2025 年第二季度,阿里、美团和京东就为各类折扣投入约 40 亿美元,且野村认为未来补贴战的强度和规模主要将由阿里主导。
高盛则进一步预测,在 2025 年 7 月至 2026 年 6 月的 12 个月内,阿里外卖业务将亏损 410 亿元人民币(约合 57 亿美元),相当于截至 2025 年 3 月财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左右。
同期京东外卖业务将亏损 260 亿元人民币,美团息税前利润(EBIT)将减少 250 亿元人民币。
在高盛设想的基准情形中,由于缺乏关键的网络规模和用户忠诚度,京东的订单量在 2025 年下半年预计将环比下降至 1800 - 2000 万单,最终使餐饮外卖领域形成 5.5:3.5:1 的竞争格局。
Conning 亚太区股票主管董伊莉表示:“所有平台都希望成为用户的 ' 每日必用 App',最终,当几家主要玩家之间达到均衡,这场补贴大战才会结束,但目前还看不到任何降温迹象。”
但网友们却清醒得很,有前车之鉴在,大家都明白眼下的优惠只是一时表象,就像当年的商战一样,尘埃落定后价格大概率会回调。
至于这场外卖大战将持续到何时,目前还难有定论。
但作为普通人,面对满屏优惠,能做的似乎就是痛快地薅一次羊毛。
而不少人也盼着这几家能长久地竞争下去,而不是走向一家独大。
毕竟充分的竞争,才能让消费者持续享受便利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