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世生物冲刺港股IPO,小众赛道商业化突围之路?
应世生物正在冲刺港股IPO,其小众赛道商业化前景备受关注,该公司能否实现商业化突围尚不确定,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研发实力值得期待,投资者需要关注其产品研发进展、市场前景以及商业化策略等方面的情况,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得益于创新药板块市场热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闯关港股。日前,InxMedLimited(以下简称“应世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不过,这家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的公司,正面临持续亏损、资金承压与核心产品盈利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其港股IPO之路备受市场关注。
财务状况依赖融资支撑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生物科技公司,应世生物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肿瘤治疗方案,解决由肿瘤防御系统所引起的耐药性问题。
由于尚未有任何产品获批上市,应世生物同样未能摆脱创新药企普遍的亏损局面。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应世生物的亏损分别为2.09亿元、1.85亿元、336.9万元。
不过,在融资方面应世生物却颇受市场青睐。自成立以来,应世生物已完成6轮融资,股东包括复星医药等知名机构。在递交招股书的同一时期,公司刚刚宣布完成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3.06亿美元。
多方积极押注的背后,与公司创始人王在琪丰富的从业经历不无关系。
据悉,王在琪曾担任内科医生,后于2001年加入先灵葆雅,从事临床研发工作长达近10年。2011年底,默沙东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王在琪担任临床研究负责人,任职期间曾参与宫颈癌疫苗等药品的开发和上市,随后又担任罗氏中国上海创新中心研发负责人。
尽管公司已经历了多轮融资,但由于至今未有产品获批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问题。
据招股书,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4亿元,但同期公司净负债高达7.66亿元。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将继续密切监控经营所得现金流量,并预期在有需要时筹集下一轮融资,最低缓冲期为12个月。”
此外,资金问题对于公司的影响,似乎已在研发费用方面有所体现。2023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6亿元和1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621.4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720.7万元有所下降。
加码押注小众赛道
在产品端,应世生物进度最快的管线是2017年从勃林格殷格翰引进的FAK抑制剂Ifebemtinib(IN10018),该产品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根据招股书,FAK抑制剂已经在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及新型疗法的联合应用中,展现出协同潜力。
应世生物以及创始人王在琪寄予厚望的FAK靶向产品的发展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这一赛道目前较为小众,甚至一度被各大药企巨头放弃。
早在2005年,FAK抑制剂的研发就已开始,包括辉瑞、葛兰素史克和礼来等国际巨头已经加入FAK靶点的研发,尝试开发一种靶向抗癌药物。但是,因未观察到单药对疾病治疗有明显改善作用,第一批公司几乎都放弃了研发,包括应世生物从勃林格殷格翰引进的IN0018。
这也意味着,应世生物核心产品的前期开发工作并非完全由公司自主完成,而是从其他药企接手的产品,且该产品已经历近20年的研发历程。
对此,相较于专注单一的热门靶点去研究如何强化单药治疗的效果,应世生物选择另辟蹊径,通过解决癌症治疗领域的耐药性和拓展治疗窗这两大难题,将核心产品定位为联合治疗的基石及赋能多种治疗方案的平台,进而借助单一核心资产覆盖多个高价值适应症。
从现有的竞争格局来看,近期全球首个FAK药物的正式上市,成为应世生物冲刺港股上市的底气所在。
据招股书,全球首个选择性FAK抑制剂于今年5月获FDA批准。而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除了已上市的产品,应世生物的Ifebemtinib是目前唯一进入临床三期阶段的产品,但排除了多靶点FAK抑制剂,终止、暂停及非活跃研发项目亦不计入。
公司盈利瓶颈待解
不过,想要公司实现所预期的“癌症联合疗法中的基石地位”,应世生物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Ifebemtinib目前开发进度最快的是针对适应症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的研发,处于临床三期,公司表示预计于2025年年底或2026年年初提交新药申请(NDA)。
但是这一公司最有希望实现上市的产品,却存在不容忽视的盈利瓶颈挑战。招股书显示,2024年中国PROC患者数量预计只有1.86万人,整体药品需求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对比肺癌等每年发病百万级别的高发癌症种类,患者数量的差距将直接影响应世生物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而导致公司无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反哺新药研发。
因此,公司需要在面向高发癌症种类的产品上实现突破。对此,公司的Ifebemtinib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结直肠癌(CRC)适应症的联合疗法方面有所布局。不过,根据公司披露,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开发仍处于临床三期阶段,预计于2027年完成实验;针对结直肠癌的开发则预计于2026年启动三期,相关产品距离上市仍有较远距离。
另一方面,应世生物后续管线中的产品不多,如何强化后续产品储备也愈发考验公司的研发实力。
据悉,公司自研的第二代FAK抑制剂IN10028,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另外两款ADC管线产品同样处于临床前阶段,仅有OMTX705一款药物预计于2026年启动二期。在此背景下,公司的核心产品能否顺利上市,未来在新药研发领域又能否实现突破,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1224.html发布于 2025-09-17 10:09:3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