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老字号片仔癀面临中药奢侈品光环褪色难题

访客 2025-10-22 16:28:11 64186 抢沙发
老字号中药品牌片仔癀面临挑战,“中药奢侈品”光环逐渐褪色,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及竞争态势的加剧,该品牌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何适应市场新需求、重塑品牌形象,成为片仔癀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品|刻度财经

价格跳水,中药一哥的增长神话已破碎。

十年前,漳州片仔癀药业是A股市场公认的"常青树",自2015年起,其营收净利润总能以双位数增速稳步攀升,片仔癀因稀缺原料和独家品种属性,被经销商奉为硬通货,自2004年起频繁提价,成为无数投资者眼中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

然而,承载着市场期待的第三季度报告,却以一组刺眼的数据,彻底击碎了这份永续增长的"幻想"。报告显示,片仔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下降1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第三季度营收仅20.64亿元,同比暴跌26.28%,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28.82%。片仔癀上市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降。

老字号片仔癀面临中药奢侈品光环褪色难题

图源:片仔癀2025年三季度报告

有数据统计,自2003年上市以来,内销和外销,片仔癀系列产品终端价格累计提价超过20次。特别是2021-2022年的市场爆火期,片仔癀一度被炒至千元一粒仍一药难求。巅峰时期,在2021年7月左右,片仔癀药业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成为中药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此外,渠道库存积压、大健康新业务贡献不足10%营收,曾经支撑片仔癀增长的三大支柱全面松动。

这份季报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业绩拐点,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药行业依赖稀缺性炒作和渠道囤货模式的脆弱性,在大众消费趋于理性、政策控费持续加码的当下,"药中茅台"的旧叙事已然失效,而属于它的新增长故事,还未找到。

业绩雪崩

2025年三季度,片仔癀经营数据呈现显著下滑态势,从单季度业绩看,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7.99亿元减少7.35亿元,同比降幅达26.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65亿元减少2.78亿元,同比下滑28.82%,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收缩幅度尤为明显,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塌方,直接抹平了过去三年的增长成果。

老字号片仔癀面临中药奢侈品光环褪色难题

图源:片仔癀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从年初至报告期末的累计数据观察,业绩承压态势持续。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42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1.93%。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86亿元同比减少20.74%。营收与利润的双重下滑,使得过去三年公司通过双位数增长积累的业绩增量面临回吐压力。

公司经营活动造血能力也在同步减弱,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9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2.53%。

据财报披露,现金流下滑的主要原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这一数据变化直接反映出终端市场需求转化效率下降、渠道回款节奏放缓,与同期营收下滑形成呼应。

老字号片仔癀面临中药奢侈品光环褪色难题

图源:片仔癀2025年三季度报告

片仔癀业绩下滑的原因,可从盈利结构与成本端压力两方面分析。财报明确指出,业绩变动源于医药制造业销售减少和毛利率下降。作为公司收入占比超90%的核心板块,医药制造业务此前长期维持高盈利水平,但结合2025年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与营收规模推算,公司长期依赖的片仔癀提价覆盖成本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原料成本的飙升是直接推手,片仔癀依赖的天然麝香受国家配额限制,成本端的重压,叠加终端提价空间触及天花板,最终导致"增收不增利"的悖论集中爆发。

过去五年,片仔癀的渠道体系深陷囤货、涨价套利的循环,经销商大量囤积现货等待提价,终端药店将药品当作投资品炒作,而非用于真实消费。这种模式在2025年迎来彻底逆转。随着价格预期降温,渠道端开始被动去库存,"进货意愿骤降、终端动销停滞"的双重压力,直接反映在营收与现金流的暴跌中。

摆脱不了的路径依赖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片仔癀曾凭借独家品种稀缺性,长期维持"每年提价"的策略。用来缓解成本压力。据西南证券研报统计,2004年至2020年,片仔癀锭剂产品零售价从325元/粒升至590元/粒。2023年5月再次提价,锭剂的零售价从590元/粒上调至760元/粒。

除此之外,片仔癀还面临多元化布局的协同困境,为突破增长瓶颈,片仔癀近年大力拓展大健康业务,推出牙膏、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品类,试图依托中药养护的品牌认知切入快消市场,推进大健康多元化。

但从财报看,这些新业务尚未形成有效协同,一方面,新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难以对冲医药制造业的下滑;另一方面,跨界领域竞争激烈,比如牙膏市场竞争激烈,云南白药等巨头早已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片仔癀的品牌溢价难以直接复制,导致新业务投入大、回报慢,反而分散了主业资源,因渠道建设、营销推广消耗大量资源。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2.97亿元,同比虽降10.56%,但其中快消品营销费用占比超40%,投入产出比显著低于同行。

老字号片仔癀面临中药奢侈品光环褪色难题

图源:片仔癀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以片仔癀牙膏为例,尽管背靠母公司品牌,但其市场份额远低于云南白药的25%。消费者对中药牙膏的认知仍停留在治疗口腔问题,而片仔癀的品牌联想更多是"保肝护肝",消费者并不能关联到口腔护理和皮肤养护",相比之下,云南白药的止血消炎"的核心认知可自然延伸至"口腔问题修复"

研发投入的跛脚短板。对比业绩滑坡的幅度,公司研发投入的增长显得杯水车薪。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约1.8亿元,远低于创新药企的投入比例。在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开发等政策红利领域,片仔癀的布局明显滞后于同仁堂、华润三九等竞争对手。

即便在中药板块内,片仔癀的研发投入也处于下游,同仁堂2025年投入1.8亿元用于经典名方安宫牛黄丸的二次开发和循证医学研究,华润三九则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投入3.2亿元,建成覆盖200个品种的国标生产线,2025年配方颗粒业务营收突破35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而片仔癀的研发投入仍集中于锭剂生产工艺优化,原料提取技术改进等传统领域,在中药创新药、经典名方转化、慢病管理产品等关键赛道几乎空白。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目前超90%的营收依赖锭剂单一产品,产品管线中尚无年营收超5亿元的第二大品种,这种"单产品依赖症"在主业增长失速后彻底暴露风险,当锭剂因提价失灵、渠道去库存导致营收暴跌,整个公司缺乏可替代的增长引擎。

从更深层的视角看,片仔癀的三大困境本质是增长逻辑的系统性错配,过去二十年,其凭借"独家品种、提价、渠道囤货"的模式实现高速增长,却忽视了研发投入对产品管线的支撑、品牌认知对多元化的赋能,导致企业在行业从"稀缺性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转型期陷入被动。

这不仅是片仔癀一家企业的危机,更折射出部分中药老字号重资源、轻创新能力的共性问题,若不能重构研发、产品和市场的正向循环,即便手握国家级非遗的金字招牌,也难掩增长动能枯竭的现实。

老字号的破局之路

片仔癀要走出业绩滑坡的困局,首先需直面自身堆积的问题与市场争议。此前因渠道囤货导致终端"价高药贵",大量消费者向12315平台投诉"买不到平价药"。

叠加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长期短板,转型不能仅停留在策略层面,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重建市场信心"为核心,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挖掘可行亮点,构建新的增长支撑。

片仔癀的核心竞争力需从礼品消费转向临床需求,公司应加大循证医学研究投入,拓展在肝病、肿瘤辅助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场景,通过学术推广、专家合作,让产品回归治疗价值本质。

渠道体系革新,从囤货驱动到终端动销。渠道策略亟需重构:一方面,优化经销商体系,建立"以终端动销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压缩渠道库存;另一方面,发力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私域流量等直接触达消费者,培育日常化、理性化的消费习惯。

大健康业务聚焦,打造药食同源差异化壁垒。大健康布局不应广撒网,而需锚定药食同源的核心优势。围绕片仔癀的解毒、抗炎等功效,开发针对性的健康食品、药妆产品,利用中医药理论构建产品壁垒。

比如可推出片仔癀护肝养生茶,针对饮酒人群肝损伤修复场景,或开发片仔癀祛痘精华液,强调中药成分的抗炎祛痘效果。同时探索会员制健康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护肝方案,提升粘性与复购率。

从"一药难求"的神话,到如今的增长寒潮,片仔癀的境遇折射出老字号企业在时代变革中的普遍挑战。唯有跳出提价依赖,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才能让百年品牌在新周期中焕发新生。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3665.html发布于 2025-10-22 16:28:1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418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