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访客 2025-11-05 16:35:31 18592 抢沙发
近日,“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降45%,引发市场关注,曾经备受欢迎的非洲手机市场巨头为何突然失去优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公司战略调整不当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该公司业绩下滑,该公司需重新思考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以应对市场挑战。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它是中国手机出海的“隐形冠军”,在国内却声量微弱。在非洲,它缔造了“每两部手机就有一部是它”的传奇,其独家首创的深肤色美颜功能,更是精准俘获了当地用户的心。它就是传音,凭借“非洲手机之王”之名,登上《时代》周刊。

然而,王者的光环正在褪去。在竞争对手的围剿与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下,传音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2025年前三季度,传音营收495.4亿元,同比微降3.3%,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暴跌近45%,仅为21.5亿元。即便第三季度单季营收重回增长轨道,达到204.66亿元,净利润仍同比下降11.06%至9.35亿元。

更深的危机,潜藏在水面之下。传音正与华为等公司陷入旷日持久的专利战。内外挑战的叠加,正将传音推向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图源:官网)

01 始于华强北,成于撒哈拉

传音控股的传奇,始于其创始人竺兆江一次大胆的“出走”。这位曾做到波导手机华北区首席代表的行业老兵,在走访了90多个国家后,敏锐地嗅到了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他向波导提出的开拓建议并未被采纳。

2006年,33岁的竺兆江毅然带领几位前同事,在香港成立了传音科技。彼时,国内手机市场已是红海一片,诺基亚、三星等国际巨头与华为、联想等本土新锐正激烈厮杀。竺兆江凭借其海外经验,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跳出“山寨机内卷”的华强北,转而瞄准尚处功能机时代、竞争格局和缓的非洲大陆。

竺兆江深谙“本土化”是制胜的关键。传音针对非洲消费者的痛点,进行了一系列精准创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针对深肤度的美颜技术。

在主流手机厂商的相机算法难以准确捕捉深色人种面部特征的背景下,传音通过眼部和牙齿的对焦增强、曝光调节等算法,成功解决了夜间拍照“一团黑”的痛点,让非洲消费者也能拍出清晰、自然、富有质感的照片。此外,多卡多待、防汗防摔设计、超大音量扬声器等功能,也精准契合了当地用户的需求。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图源:官网)

这些创新让传音迅速赢得了市场。到2015年,其非洲出货量已突破5000万部;2017年,传音超越三星,正式登顶非洲手机市场销量冠军。这一领先优势持续扩大,至2024年,传音全球出货量高达2.01亿台,占据非洲智能手机市场超40%的份额,位居全球出货量第三。

2019年,传音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60%,被誉为“非洲小华为”。公司的成功也使创始人竺兆江登上各大富豪榜。在《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中,52岁的竺兆江以155亿元的身家,位列总榜第1796名的位次。与OPPO陈明永的185亿元仅一步之遥,更是与vivo沈炜财富持平。

然而,光环之下,危机已悄然浮现。与2021年的财富高点相比,他的身家已缩水超过百亿元。财富的数字变化,恰如传音现状的缩影。曾经的辉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02 小米们杀入非洲,传音“躺赚”时代终结?

根据IDC数据,从2020年到2024年,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5年时间超过40%,排名第一。

然而,“非洲手机之王”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

随着小米、华为、OPPO、vivo等国内手机巨头正携供应链与价格优势,加码非洲,传音赖以生存的100-200美元中低端市场遭到猛烈蚕食。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加之新增用户红利消退,非洲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厮杀。传音昔日的蓝海,正迅速变为红海。

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公开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虽仍高达51%,但年增长率已放缓至6%;小米则以1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其年增长率却高达32%,攻势凌厉。

“内卷”的中国厂商,正在将战火从国内烧向海外。一位常年关注手机领域的业内人士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传音以前是非洲老大,现在国内多家手机公司都出海做全球化,赚全球的钱。中国企业最擅长的就是内卷,从内卷到外卷,传音的利润当然受到影响。”

这场围猎直接反映在传音的财报上。2024年,其在非洲大本营的营收增速从6.74%骤降至2.97%,毛利率也下滑1.46个百分点。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传音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降至19.5%,净利率更是从7.69%骤降至4.47%,加权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更是骤降至10.48%,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图源:公告)

战火不仅燃烧在非洲。在全球市场,传音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2025年第一季度,它曾一度被小米、OPPO、vivo反超,跌出全球出货量前五,被归为“Other”;直至第三季度才凭借13.6%的同比增长,艰难重回全球第四。

面对利润的持续失血,传音被迫开启一场“自救”。一方面,公司正加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大增17.26%至21.39亿元,试图以技术构建新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为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传音积极开拓南亚、拉美等新市场,并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试图构建自己的生态护城河。传音也在积极布局多元化,将业务延伸至数码配件、家用电器,甚至电摩领域,意图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然而,这些新业务尚处于“烧钱”投入期,贡献尚显微弱。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5.32亿元,在290.77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不足2%。被冲击倒逼的传音,能否在“群狼”的环伺下杀出重围,仍是未知数。

03 千亿市值为何蒸发?传音陷入成本与专利的“暗战”

如果说竞争对手的围剿是明枪,那么成本上涨与专利纠纷就是刺向传音的两支暗箭,共同构成了其当前困境的核心。

全球存储芯片的涨价潮,直接击中了传音的命门。根据第一财经10月底报道,行业数据显示,主流DDR4 16G内存条价格已从去年低点的200多元飙升至突破500元,涨幅超过100%。

据Counterpoint硬件成本拆解报告,存储芯片在中低端手机成本中占比约15%-25%,大幅涨价直接侵蚀了传音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这意味着,每一部手机的利润都在被上游吞噬。据TrendForce预估,这波涨价行情将持续,传音的成本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此外,根据财报,传音控股2025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为38.82亿元,同比增长了4.17%。在营收微降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的增加会直接侵蚀利润。

其次,传音还面对专利诉讼“泥潭”。 2025年6月,华为向德国统一专利法院慕尼黑分庭起诉传音控股,指控其侵犯一项图像滤波相关欧洲专利。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将传音推上被告席。

早在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起诉传音控股著作权权属纠纷,指控传音部分机型的开机画面使用了华为的图片。这场被媒体称为“一张壁纸引发的纠纷”的案件,最终以传音赔偿华为2000万元告终。

资本市场的反应则更为直接。截至11月4日15:00,传音控股的股价(73.57元/股)较历史高点163.93元/股下跌超过50%,总市值目前已回落至约838.96亿元,较其1800亿元的高光时刻蒸发近千亿元。

非洲手机之王利润暴跌45%,昔日辉煌不再,究竟为何?

与此同时,公司股东却在高位套现,仅2025年9月一次减持便达18.66亿元。内部层面,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24董监高薪酬总额净减少超2000万元,也折射出公司正经历一段艰难的“降本增效”期。

为寻求新的“输血”通道,今年8月,彭博社一则消息震动资本市场:“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被曝正与顾问商讨赴港二次上市计划,目标融资规模约为10亿美元(约合71.85亿元人民币)。

从深圳华强北的“小透明”,到撒哈拉以南的“手机之王”,传音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品牌出海的经典案例。然而,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王者。

当非洲的增量红利潮水退去,当熟悉“内卷”的中国同胞将战火烧向海外,当上游成本的“悬顶之剑”与核心专利的“无底泥潭”同时袭来,传音引以为傲的护城河正被迅速填平。四面楚歌的困境,正考验着传音的韧性与智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4598.html发布于 2025-11-05 16:35:3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59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