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访客 2025-11-15 16:26:53 57647 抢沙发
鹏华基金在权益业务中陷入一种怪圈:新发行产品数量增加,但规模却逐渐缩小,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鹏华基金发行策略的关注,有观点指出,鹏华基金采用的“复制粘贴”式发行策略可能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这种策略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可能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进而导致产品规模缩小,鹏华基金正面临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策略和方法来突破这一困境。

办公室互殴、报警、送医……近日,鹏华基金两位基金经理互殴传闻在公募基金圈内引发轩然大波。传言当晚,两位当事人纷纷在朋友圈辟谣,称消息“属于恶意诽谤,严重与事实不符”。鹏华基金也随后表态,公司已进行内部调查核实,相关传闻纯属谣言。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注意到,传闻中的女基金经理闫思倩正是鹏华基金当红的权益基金经理,目前共管理六只基金。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闫思倩整体管理规模达到208亿元,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规模超过123亿,年内涨幅接近80%,位居同类基金排名前5%。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图源:鹏华基金公众号

不过,与规模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基金在2025年上半年却取得超过5亿元的亏损。

明星产品热销的背后,暗藏了高位接盘风险,持有人亏损带来的赎回压力也会随之而来。结合鹏华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四年间近乎腰斩的数据,对于这家管理规模刚刚跨入万亿俱乐部的老牌公募机构来说,风光背后亦难掩权益业务失衡的隐忧。

明星基金经理“复制粘贴”,新基热销背后的高位风险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发现,闫思倩主管的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凭借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高度集中配置,从一季度开始迎来净值的迅速攀升,在9月创单位净值的历史高点,约2.17元。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净值大涨激发投资者参与热情,大量资金涌入导致该基金规模迅速膨胀。据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基金总份额为59.42亿份,总规模来到123亿元,而2024年四季度末仅为10.51亿份,规模10.43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单只产品的成功,似乎让鹏华基金尝到了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的甜头,也催生了“复制粘贴”式的新品发行策略。2025年10月,鹏华基金推出由闫思倩挂帅的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同样以“机器人”为投资亮点,仅用一天便完成20亿元募集上限。

不过,该基金发行近一个月来,业绩表现并未展现出“兄弟产品”曾经的高光。截至11月7日(注:发行封闭期每周更新一次净值),净值亏损0.57%,不及沪深300同期表现。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还发现,让闫思倩声名鹊起的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虽然在业绩上取得亮眼的表现,但从该基金中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投资收益亏损2.7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45亿元,两项合计亏损5.67亿元。这表明尽管基金净值在年初阶段大幅上涨,但大量新增资金在高位入场,导致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单位净值已回落至1.78元,相较高点下跌接近18%。

在基金三方平台讨论区中也不乏高位入场的持有者吐槽被套体验。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类型基金表现处于阶段性高点之时,鹏华仍然推出同由闫思倩管理的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并在对外宣传中继续突出“机器人”这一卖点,不免让业内对其高位发行同质化新基的动机产生疑问。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图源:鹏华基金公众号海报

权益业务倒退,混合型基金规模四年内近乎腰斩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观察到,从近年来鹏华基金发行权益基金产品的数据来看,这种“趁热打铁”式的发行策略并非偶然。

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陷困境,产品规模缩水,发行策略遭质疑

作为公募业内的老牌机构,鹏华基金早在2022年二季度管理规模便已突破9000亿元,但此后三年始终未能突破万亿关口,直到今年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达到10054亿元,终于跨入“万亿俱乐部”。但与易方达、华夏等头部公司动辄千亿规模的增长速度相比,鹏华的差距显而易见。

更值得关注的是,鹏华基金权益基金规模近年来呈现大幅收缩之势。天天基金数据显示,鹏华基金混合型产品规模最新规模仅871.56亿元,虽然受益A股行情比2024年末有超170亿元的增长,但相较2021年末高峰期近乎腰斩。然而与规模下滑形成对比的是,自2021年以来,鹏华基金偏股型混合型基金数量增加了38只,出现了“越发产品,规模越小”的现象。

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或与鹏华基金在2020-2021年市场相对高位时集中发行新基金,后续产品普遍表现不佳有关。Choice数据显示,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鹏华基金发行的2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产品中,截至11月13日,成立以来业绩为负的数量占比达60%。

牛市好发不好做 鹏华基金如何破解权益困局?

当新基金不断发行、旧基金持续缩水时,公司的增长如果只能依赖营销推动,而非业绩驱动,这种失衡最终会体现在投资者的负面反馈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牛市好发不好做”的现实下,依赖情绪周期驱动的热门基金,已无法维持公募行业的持久竞争力。当市场热度消退,剩下的则是实际的投资回报曲线和投资者的信任曲线。

如何在业绩与信任之间重建平衡,或许是鹏华基金权益业务面临的现实挑战。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351.html发布于 2025-11-15 16:26:5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764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