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店塔斯汀,快速扩张与关闭的背后原因
万店塔斯汀是一个快速扩张和关闭的品牌,其开店速度快,但关闭速度也同样迅速,这种快速扩张和关闭的现象可能与市场环境、经营策略等因素有关,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该品牌的发展状况需要持续关注。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在餐饮领域,“万店”规模是一个巨大的光环,是品牌们追逐的目标。只是人们似乎总是容易忘记,扎实的单店质量,才是品牌长青真正的基石。
主打“中式汉堡”的塔斯汀,堪称近年来发展势头最猛的连锁品牌之一,扩张之路近乎“狂奔”。
据极海品牌检测,截至11月18日,塔斯汀共有10289家门店,位居万店之列。而在2020年,其门店数量还在500家上下,5年里以每年超2000家店疯狂扩张,如今在西式快餐品牌中规模排名第三,仅次于华莱士(18595家)和肯德基(13031家),数量甚至超过了入华30多年的麦当劳(7340家)。
在亮眼的万店规模背后,塔斯汀“高开高关”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极海品牌检测,其近90天新开1016家店,新关810家店。作为对比,同期华莱士新增门店314家,闭店135家;达美乐披萨新开56家,新关2家。
一边疯狂开店,一边加速闭店,塔斯汀怎么了?
01
“夹心”困境,价格优势不再?
“塔斯汀”名字看起来像是外国品牌,实则由三位80后在2012年于福建创立,创始人魏友纯曾代理华莱士并开设了多家门店。塔斯汀最开始以比萨为主,在2019年确立“中国汉堡”定位后,凭借“手擀现烤堡胚”这一核心差异定位,发展迅猛。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塔斯汀当年新增门店数分别为316家、450家、2289家、3000家、2353家。
它的崛起之路靠两个杀手锏,一是性价比,价位介于低价华莱士与麦肯(指肯德基、麦当劳)之间,二是差异化,“中式汉堡”定位深入人心,但现在都分别面临挑战。
来源/塔斯汀官网
近年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塔斯汀涨价的吐槽之声越来越多。
有消费者在小红书上晒了2023年、2024年、2025年三年的塔斯汀外卖消费记录,其在2023年12月的订单中,香辣鸡腿中国汉堡标价12.9元,实付4.73元(另有一次实付6.06元);塔塔香鸡翅标价13元,实付4.77元。
与之对比的,在2025年2月,香辣鸡腿中国汉堡标价上涨至14.6元,实付更是上涨至14.04元,塔塔香鸡翅标价13元,实付上涨至12.5元。“从去年(指2024年)年底开始塔斯汀的优惠越来越少”,该消费者在帖子中总结道。
图源小红书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中提到塔斯汀的涨价,其外卖平台上¥19.9的翅桶涨到¥22.9,曾经¥7一个的汉堡变成¥28.9两个,且单点不配送。
另一方面,麦当劳与肯德基正持续加码高性价比套餐,进一步挤压中间价位市场的竞争空间。
其中,肯德基推出超值三件套(黄金SPA鸡排堡+黄金鸡块+可乐)售价28.9元。而麦当劳则推出了板烧鸡腿麦等套餐(烧鸡腿麦+脆薯饼+冰萃咖啡),售价仅19.9元,以高性价比组合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这些国际品牌并未放松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根据极海品牌监测2024年年中发布的报告指出,麦当劳在乡镇市场上的发力也较为突出,乡镇、城郊市场的开店率均达25%,高于城区的的19%。2025年Q1,肯德基的客单价则一度同比下降4%。
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塔斯汀正面临一个尴尬的认知困境:“品质不如肯德基、麦当劳,便宜不如华莱士”。
02
差异化护城河,遭遇内外夹击
塔斯汀的性价比优势式微,与此同时,其“中式汉堡”的差异化优势也在减弱。
挑战首先来自国际品牌的本地化创新。
以肯德基为例,其近年来积极尝试“中式汉堡”产品,以中式面饼(如馍、饼)替代传统面包,并搭配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馅料和酱料,例如老北京鸡肉卷风味的饼汉堡、泡椒三绝鸡排饼汉堡等,此外,肯德基还与美团拼好饭合作,在部分地区推出了低价的中国锅盔堡等新品,直接攻抢“中式汉堡”的市场。
与此同时,本土汉堡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加剧市场竞争。
楚郑中国汉堡、奥丁顿中国汉堡、林堡堡鲜肉蛋堡、吮芝味中国汉堡、肯卫汀中国汉堡等一批新兴品牌相继获得资本加持,蓄势待发。
这其中,成立于2011年的享哆味·汉堡炸鸡,现门店数量已达3144家,半数位于四五线城市,客单价仅15元左右,周三三个香辣鸡腿中国汉堡仅18.8元,显示出比塔斯汀更极致的下沉能力。
根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5年3月,全国中式汉堡门店数量已超2万家,预估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这些新玩家从细分品类、产品形态到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试图瓜分市场蛋糕,塔斯汀需要在这一片红海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此外,除了来自正面的市场竞争,塔斯汀还需应对品牌被模仿甚至被混淆的困扰。
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名称、门店装修或主打产品均与塔斯汀高度相似的品牌,如“塔诗汀”“塔乐汀”“塔斯福”等。这类品牌不仅稀释了品牌独特性,也对塔斯汀的口碑构成威胁。
03
万店规模下的品控危机
步子迈太大,容易变形。更严峻的挑战在于,伴随快速扩张,塔斯汀在食品安全与品控体系上的短板正不断暴露。
早在2022年3月,就有媒体暗访曝光塔斯汀门店存在缺斤少两、使用过期食材、员工修改食材有效期、后厨卫生环境差等问题。
面对舆论压力,塔斯汀总经理杨兵曾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承认:“我们要承认,在对一线门店的监管上,我们塔斯汀是存在明显的失职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清醒意识到我们在监管环节所存在的疏漏。”
这番表态虽然展现了管理层的反思姿态,但此后的多年里,关于食品安全有关的问题依旧屡有发生,反映出塔斯汀在供应链端与门店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上,仍存在短板。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看,“生肉”已成为塔斯汀被诟病最多的问题。
2024年,在四川德阳有消费者反映在食用的汉堡中发现鸡排部分为生肉,导致其感到恶心并呕吐,次日还出现了腹部不适的症状。同年,类似的情况在山东济南、广东东莞等多地的门店也有发生。
图源网络
当时有涉事门店店员在回应中解释,称这可能是由于“员工操作失误”导致鸡排未完全炸熟所致。
到了2025年8月,依旧有消费者向媒体爆料提到,在塔斯汀中国汉堡(济南天桥丹凤街店)购买的汉堡中吃出生肉。找店员询问,对方却不承认,称是肥肉,找塔斯汀官方渠道也没得到妥善处理。
在某投诉平台上,与“塔斯汀汉堡”有关的词条近5000条,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食用未熟透的生肉、食品中存在头发等异物,以及用餐后出现腹泻症状。
图源投诉平台截图
对品牌来说,“万店”或许是一剂强心针,但绝不是长生药。当扩张的油门一踩到底,供应链、品控与管理的刹车却未能同步跟上时,只会侵蚀品牌的信誉和消费者信任。商业世界中的故事,反复讲述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有时,快反而是慢,有时,慢就是快。“笨功夫”,才是支撑品牌穿越周期、实现真正“快”发展的基石。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709.html发布于 2025-11-19 16:49:0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