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解析

访客 2025-11-19 16:49:19 18002 抢沙发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长,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中国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也为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可以说,中国是日本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

抛!抛!抛!

日本正面临新一轮的抛售潮。

当地时间19日,日本新发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76%,为2008年6月以来新高。日本国债遭投资者抛售,长期利率持续上升。

此前一天,日本股债汇遭“三杀”。

日经225指数昨日收盘跌超3%,创下近期单日最大跌幅。债市紧随其后,日本国债遭遇大规模抛压,超长期品种尤为惨烈。与此同时,日元汇率持续走弱,欧元对日元盘中再度突破180整数关口,创下自1999年以来二十余年新低。

这场席卷日本股、债、汇三市的抛售风暴,源自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言论。这些言论不仅严重冲击中日政治互信,更引发市场对两国经贸关系恶化的强烈担忧,投资者正用脚投票表达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日本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从高端制造设备到稀土供应,从汽车出口到零售布局,中日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任何挑战这一关系的行动,都将直接反噬日本自身的经济稳定。

01 日本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4年的日本经济,宛如一艘装备精良却航速缓慢的巨轮。根据最新《日本经济蓝皮书》显示,日本名义GDP已突破600万亿日元1,创下统计以来最高纪录。

然而,在表面光鲜的数字背后,日本经济正面临着内需疲软、通胀压力、人口结构恶化等多重挑战。

日本实际GDP增长率持续低位徘徊,呈现“超低速增长”态势。这种局面与日本国内“对物价上涨的强烈警惕”有直接关系,导致消费心理改善迟缓。

在就业市场,虽然环境有所改善并促进了部分消费复苏,但企业设备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节省人力技术领域,而非全面扩张。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新关税“阴霾”之下,日本经济出现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11月17日,日本内阁府公布,日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8%,为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首次出现萎缩2。

在此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此前中日双边关系在高层互动的引领下呈现回稳改善态势,这种政治氛围的转变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日本经济复苏中难得的亮点。

贸易领域是中日经济关系最直观的体现。中国作为日本关键出口市场的地位,在近年来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巩固。

中日贸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交换,而是形成了深度的结构性互补关系。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端制造设备、电子元器件和特种材料等领域,而从中方进口的则包括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等。

这种贸易结构使得两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比如,日本高端制造业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尤为突出。

除了稀土,在半导体领域,中日之间形成了一种精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2024年,东京电子44%的收入来自中国3。如此高的市场依存度意味着,若对华订单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其营收,进而对日本本土的研发投入与就业稳定产生连锁反应。

02 每三辆进口车就有一辆来自日本 日本经济的出路在于与中国“深度嵌套”

日本零售业在中国的扩张历程,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一个缩影。从早期的试探性进入,到全面扩张,再到如今的深度本土化,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反映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实质。

截至2025年,优衣库、无印良品、宜得利等品牌已深度扎根中国。

这些品牌的成功不仅带来了直接收益,更形成了品牌效应和消费者忠诚度,为日本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洞察。

此外,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尤为显著。

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汽车出口达8.3万辆,占中国同期进口总量的37%4。除整车出口外,日本汽车企业的在华生产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区域合作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系统性影响。近年来,在多变的世界经济格局下,中日两国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比如2025年3月,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日本东京举行,达成二十项重要共识。

这些共识覆盖了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养老服务、第三方市场合作、服务贸易、供应链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为两国经济关系规划了清晰的合作路径。

双方一致同意透明、顺畅、有效地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将继续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

这些区域贸易安排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框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合作效率。

03 高市早苗妄议涉台错误言论

然而,就在中日关系表面趋于平和之际,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一系列涉台妄语与激进言论,直接将双边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

高市早苗公开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其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中国人极大愤慨。

据参考消息援引日本《朝日新闻》11月18日报道,日方寻求通过局长级磋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但现阶段前景并不明朗。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解析

受此消息影响,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收盘跌超3%。

不仅如此,日本国债市场遭遇大幅抛售,尤其是超长期国债。这是由于投资者对高市政府即将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引发财政支出增加风险的担忧。市场强烈担忧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会加剧国家财政困境,而对19日即将举行的20年期国债拍卖持谨慎态度,也导致抛售潮占据主导地位。

资料显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执政不到一个月,就在涉台、历史、领土、安保等一系列问题上接连抛出挑衅性激进言论,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弹,更在日本国内掀起跨阶层抗议浪潮,其负面影响已蔓延至外交、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反噬效应不断显现。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制造了近年来日本外交罕见的被动局面——同时遭到中、俄、朝、韩四国集体批评。

04 原驻日外交官痛批高市早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原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一等秘书崔成对凤凰网财经表示,“如果一个人认为她50%以上的邻居有问题,有问题的只能是她自己,这最简单的常识。”

崔成指出,高市早苗立场偏右,其言论部分目的或是为稳固支持率。

崔成进一步指出,日本跟其他国家比,如果越来越滞后的话,那它的心态越来越不好。“高市早苗‘右’的思想为什么会越来越有市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中国,如果发展的好,他跟你比他是往上走的,那他肯定他心态就不会是这种状态。你发展的越快,他的压力越来越大。”

近日,全球十大投行之一、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11月1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2万亿日元(约合1010亿人民币),GDP被拉低0.36%。

据了解,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提醒国民减少赴日旅行,这使得团体旅游取消订单激增,中国访日游客数量大幅下滑。彼时,中国访日游客量在一年内同比减少25.1%。

假设今年中国访日游客量与2012年一样同比减少25.1%,那么入境消费一年将减少2.2万亿日元(约合1010亿人民币)。测算显示,这将拉低日本全年实际GDP0.36%5。

然而,经济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短期损失,更是两国关系走向对日本长远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日经贸合作本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嵌套格局,任何试图偏离务实合作、挑战政治底线的行为,不仅难以真正“脱钩”,反而可能让日本经济在复苏的关键阶段失去重要动力。唯有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重回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正确轨道,才能真正驶向稳定与繁荣的共同未来。

参考资料:

1.《日本年度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600万亿日元》央视新闻

2.《日本经济再现负增长》金融时报

3.《若美国全面禁运,国产半导体设备能替代几何?》财新

4.《2025年1-6月中国汽车进口22万辆降32%》崔东树

5.《日本最大券商:中国游客不来,将对日本经济产生实质性冲击,吞噬半年以上的经济增长动能》天下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5710.html发布于 2025-11-19 16:49: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00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