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持下的F&M盛会,含AI量与人性化融合的新纪元开启
这一届F&M大会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成为历史上“含AI量”最高的一届,它也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与技术的融合,预示着未来“含人量”将更高,这次大会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结合,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推动科技与人类的共同进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经典的人生三问成为人类在AI变革年代的核心困惑。人必须重新定义身份、重建内在叙事,并重新选择未来方向。
在今年的虎嗅F&M创新节上,围绕AI的对话比任何一年都更直指本质——我们讨论的不仅是技术、产品或是行业趋势,而是一个更深刻的问题:AI将如何重构“人”?
在现场,感受AI热浪扑面而来
今年的虎嗅F&M创新节也被AI“包围”了。
仅在11月22日这天,数十位AI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维度向现场观众分享了AI给现实世界带来的改变,内容涵盖AI产业如今面临的瓶颈与挑战、AI如何重构千行百业以及AI如何打开人类生命新边界等等。
开篇演讲中,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冷静地指出,具身智能尚未迎来它的“ChatGPT时刻”,其还面临数据短缺、硬件不成熟、模型能力弱、落地应用难四大瓶颈。紧接着,阶跃星辰联合创始人朱亦博在现场分享了智能演进的路线图,他认为模型推理效率是决定 AI 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关键要素,而推理效率的提升需要产业上下游联合优化,至于下一代智能硬件,比拼的不是“硬件”而是“智能”。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图源:虎嗅F&M创新节现场拍摄
随后,一个崭新的对比视角由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季宇提出,他对比了计算机的发展史与AI硬件的发展史,发现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高质量大模型的硬件基础设施平民化的曙光已经出现——未来已来。
可如果“唱多”就是AI的全部,那这届虎嗅F&M创新节可能也得被扣上“平庸”的帽子了,好在有愿意“踢馆”的嘉宾直言不讳。
RockAI CEO刘凡平认为,当下AI产业的成功是“规模化信仰”的“成功”,目前AI产业似乎正在进入死亡螺旋:训练资源庞大→反馈滞后→难以创新。
他说,模型参数规模增加导致单次实验周期变长(几周到数月)、研究迭代速度变慢,然后成本上升导致大公司成为主导,小团队创新空间缩小,造成架构趋同、难以突破瓶颈,最终为了性能被迫继续堆算力,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
在他的认知里,AI目前的问题不在于“模型不够大”,而在于“思考”的方式错了——无状态的静态函数难以成为未来智能,更多参数也不等于更强智能。他认为解法可能在AI的原生记忆与自主学习,记忆能力是个性化智能最核心的要素,只有“理解历史、规划未来、形成经验”,AI才能实现类人认知奇点,带来真正的智能涌现。
何谓“智能涌现”?它描述的是一种从简单元素的复杂互动中,自发地产生出更高层次的、前所未有的智能行为或特性的现象。
换句话说,“智能涌现”指的是AI大模型并没有被明确编程或教导某些能力,但当它的参数规模(复杂程度)和训练数据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它突然“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些复杂技能。而想要实现这一愿景,唯有靠大量在AI各领域创业的先行者们的坚持。
比如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说要“为人类造医生,为生命建模型”,比如凌迪科技Style 3D创始人刘郴说“要用AI重新定义时尚工作流”,比如涌源合生联合创始人孟凡康说“要重塑人类物质世界和生命本身”,比如跨赴科技首席产品官张诣博说要在华为鸿蒙生态的支撑下“解放用户的灵感与想象力”......
在今年的虎嗅F&M创新节,数千名现场观众得以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里见证中国数位优秀的AI创业者“坐而论道”。这些创业者们对AI未来的判断既可能相同,也可能相悖,“刀光剑影”之间,正在发生的技术跃迁便肆意撞击与会者大脑,收获属于未来十年的趋势、未来五年的商业机会,体悟这场浓缩的“AI大时代全景扫描”。
消费如何思变?
如果说第一天的创新节让我们看见了技术洪流正如何卷向世界,那么在第二天的讨论里,我们更多看见了消费这件事正在如何被重新理解、书写与连接。
站在第二天的主场馆中,感受嘉宾对当前消费趋势的评说,人便很容易生出一种感觉:消费世界正在悄悄换底座——它不轰鸣,却持续、坚定地演进,从商品逻辑转向体验逻辑,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从卖东西转向陪伴人。
一个事实是,AI同样也在影响着消费平台。无论是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还是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都提到AI技术如何为平台运营进行赋能——前者依靠AI实现货品全链路损耗率降至1.5%,后者通过数据匹配、供应链能力,全面改善产业成本、效率、用户体验。技术正让过去粗放的消费世界变得颗粒更细、响应更快、距离更近。
消费变革的另一条暗线,是情绪与感受。年轻人不再“买东西”,他们在购买一种被理解的感觉。所以,叠纸游戏谈的不是单纯的音乐旋律,而是“玩家被精确理解和触动的体验”;宠物品牌Carno谈的不是猫砂,而是“共建一个圈层的情绪”;泡泡玛特谈的也不是SOP,而是“发自内心超出预期的服务”。
![]()
泡泡玛特副总裁、城市乐园总经理胡健,图源:虎嗅F&M创新节现场拍摄
你还能看到苏超IP的火爆,不是因为足球,而是因为它踩中了公共情绪的脉搏;虚拟偶像的未来,不是靠炫技,而靠的是“好故事能否引发共鸣”——商品并非入口,情绪才是入口。
最后,内容的生产及表达方式也在变。当AI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几个小时里拍出一部短片,让一个虚拟乐队的制作成本下降80%,新的内容消费范式可能已经诞生。内容不再是被生产出来,而是被共同创造出来,“品牌”、“IP”、“内容”彼此交融后,一个品牌可以像创作者,一名创作者可以自带品牌,而一个IP可以由AI完全生成。
因此,消费的变化不只是某个品类的变化,而是整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重新点亮。技术让供给变聪明,情绪让价值变柔软,内容让连接变容易。
从即时零售到宠物经济,从健身到IP经济,从家庭机器人到虚拟空间——所有行业都在朝一个方向靠拢:品牌不再以卖产品为目的,而是帮助人构建美好体验与自我认同。
隐入尘烟,而后跃入云端
相比主会场的宏大叙事与技术硬核,分场馆的气质截然不同,它更年轻、更接地气,也更有人味儿。这两天,F&M创新节成为中国 AI 新生力量的集结地,众多00后、95后创业者首次站在聚光灯前,分享他们对AI时代的敏感、直觉与敢为。
不少观众在现场表示:“在分场馆,人与人的距离变得更近了。”这里的分享不再是技术与产业的昂扬叙事,而像是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慢慢畅享他们的未来。AI在这里离生活更近,也更柔软、更易被触碰。
生境科技联合创始人庄子扬谈到未来互联网时,眼睛里带着光:空间不再是背景,而会成为内容本身;
极群科技CEO陈春宇的愿望更朴素:开发一款“只做翻译”的聊天软件,让人与人听懂彼此;
萌友智能创始人何嘉斌则认为宠物是人类最成功的陪伴单品,AI与机器人可以再造一种硅基生命体,建立真实的信任与亲密关系。
当主会场在讨论浪潮与趋势时,分会场在讨论浪潮下真实的人——在尘烟深处,看见AI如何融入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那条被科技重新拨亮的情感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虎嗅F&M创新节上,最令人心神震颤的瞬间并非技术的突破、产品的展示,而是在一次跨越医学、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与哲学的圆桌讨论里,嘉宾所提出的“人类正第一次如此严肃地面对自己的物种危机”。
在主题为《我是谁,我还能是谁》的圆桌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百川智能CEO王小川、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涌源合生联合创始人孟凡康将对AI的探讨上升至哲学层面,讨论指出技术正快速逼近生命的边界:AI医疗正在重写健康与认知,脑机接口正延展大脑的可能性,合成生物学试图重写生命的底层代码。这些技术触及了构成人之为人的根基。
王小川将AI视为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提出“未来的人类历史将与AI共同书写”的大胆判断;
陶虎坚持“大脑作为人的核心”,试图用技术增强人的主体性,让人类在智能竞争中不被甩下;
而孟凡康以合成生物学展示了生命未来的广阔空间:当生命可被重新编写,人类是否仍是自然所定义的“那个人类”?
在这三种技术乐观主义的愿景之外,胡泳教授提出了独属于人文的、犀利的警醒:
如果意识脱离身体,那还是“我”吗?
如果技术发展有其不可逆的惯性,谁来为技术的边界负责?
如果我们赋予AI“造物主”的地位,人类是否会体验到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羞惭?
另一场《AI之下,人的重新塑造》的特别对话(周濂VS王佳梁),则将问题进一步推向社会层面,直面AI对生存意义、教育体系、政治结构的冲击。当职业标签失效、阶层分化被加速、算法权力不断扩张,“我是谁”不再是哲学家的问题,而是每个普通人无法逃避的生存命题。
而在关于消费的圆桌《消费之变:回归“人”的价值》上,小红书明星买手与美护买手负责人初景、畅销书《种草》作者、新能力咨询创始人于冬琪、壁克峰PeakPerformance品牌电商负责人洪显源Renly,主持人《商业漫谈Jane's talk》创始人卫诗婕,一起就消费行为趋势分享了各自的洞察。初景认为买手正在对消费者决策起到关键作用,品牌需要让买手深度参与新品规划;而洪显源认为,消费者现在更注重产品的舒适性和场景适配性,并倾向于购买能带来情绪价值的产品。
![]()
圆桌《消费之变:回归“人”的价值》,图源:虎嗅F&M创新节现场拍摄
在这些圆桌讨论中,我们看到了技术、人与消费三者之间正在发生的深刻重构。嘉宾对话不仅揭示了AI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身份与存在危机,也指向了一种新的价值回归路径——技术越是强大,人的真实体验、情感与创造力反而越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
一方面,AI与人的关系正从“替代”走向“共生”,另一方面,消费场景的演变恰恰印证了“人的价值”的回归。而AI时代的终极命题并非“人是否会被取代”,而是“人如何成为更完美的人”。
写在最后
两天的议程,从AI技术底层到产业变革,从消费趋势到哲学命题,虎嗅F&M创新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被AI深度重构的时代横截面:技术在跃迁,商业在重写,消费在进化,而“人”正在重新寻获成为自己的方式。
在密集的信息与思想碰撞中,我们看到未来的轮廓正在被一点点描摹出来。这不仅是一场行业大会,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思想盛宴。无论是AI科学家对智能边界的探索,创业者对产业变革的洞察,还是学者对生命与人的追问,都在共同回应一个时代性问题:在巨变之中,人、技术与社会将如何再次互相定义?
能够让这么多重量级嘉宾同台交汇、让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彼此激发,是虎嗅的幸运,也离不开各领域创业者及读者对虎嗅长期以来的信任。
这场创新节的热烈、开放和深度,属于每一位登台分享的嘉宾,也属于每一位在现场用心聆听、热烈提问的虎嗅粉丝。
感谢你们来到这里,让讨论更有生命力,让未来更有温度。我们期待与大家一起,在明年继续见证技术与人的双向进化。
以下为虎嗅F&M创新节互动展区实拍图——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6183.html发布于 2025-11-27 10:07:5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