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访客 2025-10-28 16:00:07 74521 抢沙发
药明康德出售资产占比超过36%,业绩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公司再次推出大手笔动作,抛售价值达28亿的资产,这一举措引发市场关注,预计将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体细节和后续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10月27日早盘,A股医药板块应声高开。其中E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最终收盘报106.64元,当日上涨2.73%,最大涨幅约7%。与此同时,其在港股市场的表现更为强劲,药明康德(02359.HK)高开7.51%后收涨3.98%,报114.90港元,成为拉动板块情绪的主力引擎。

这番市场异动的直接催化剂,源于前一晚药明康德发布的三季度成绩单。这份被市场视为“强心针”的财报显示,药明康德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84.84%,营业收入也稳步增长18.61%。尤为亮眼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仍保持在53%的高位,显示出公司在复杂环境下的增长韧性。

与此同时,公司还宣布拟以28亿元向高瓴投资出售旗下临床研究服务子公司。一边是业绩高增,一边是战略“瘦身”,药明康德在十月末使出的这套组合拳,究竟意味着什么?其能否凭借更聚焦的业务布局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正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焦点。

01 业绩大增,出售资产占比约36%

10月26日,药明康德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公司Q3营业收入120.57亿元,同比增长1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5亿元,同比增幅53.27%。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9.40亿元,同比增长73.75%。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三季报截图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归母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扣非归母净利润95.22亿元,同比增长42.51%。

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药明康德的增长兼具速度与质量。

这份高增长从何而来?药明康德解释称:主要系公司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体的盈利能力。

深入业务肌理,化学业务无疑是当仁不让的增长顶梁柱。

前三季度,该板块收入达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占据了总营收的近八成江山。其中,被视为新增长极的TIDES(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表现堪称“惊艳”,前三季度收入同比飙升121.1%,达到78.4亿元。这背后是全球多肽药物的研发热潮,也得益于公司泰兴多肽产能的提前完成建设。

不过,测试业务略显疲软,收入41.7亿元,同比几乎持平,这主要受临床CRO及SMO业务因市场价格因素影响下滑所拖累。生物学业务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有所放缓。业务板块间的冷暖差异,恰恰反映了不同细分领域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考验着公司一体化平台的协同与平衡能力。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药明康德公众号截图

不容忽视的是,公司亮眼的净利润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资收益。

据公司公告披露,其在2025年1月10日前已通过两次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股票,对应产生的投资收益中约12.97亿元计入当年净利润。4月1日,公司再度以大宗交易方式出售药明合联5080万股股票,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贡献投资收益约18.47亿元。进入四季度,10月8日公司继续出售3030万股药明合联股票,成交金额达23.46亿港元,新增投资净收益16.79亿元。截至10月8日,药明康德2025年度累计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的投资净收益已达43.51亿元。

也就是说,公司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120.76亿元中,出售资产带来的收益占到了约36%。这类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一旦资本运作收益减少,其净利润的高增速能否持续,仍要看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能否扛住。

02 客户依赖风险仍存

药明康德在交出亮眼三季报的同时,毫不犹豫地踩下了增长油门。

公司年内第二次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将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从13%-17%上调至17%-18%,整体收入预期也从425亿-435亿元提升至435亿-440亿元。这份底气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高达598.8亿元的在手订单,同比激增41.2%,如同为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药明康德公众号截图

这份订单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全球药企的研发外包需求依然强劲,并且正加速向药明康德这样具备端到端服务能力的头部平台集中。这种确定性在当下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中,堪称稀缺资源。

今年9月25日,在药明康德2025年投资者开放日上,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博士在分享行业趋势时,提到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4年,全球新药研发中CRO服务占比首次突破50%,预计到2034年将进一步升至65%以上。与此同时,全球新药研发整体投入金额仍将以约6%的复合增长率(CAGR)持续攀升,而全球医药研发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已经超过并将继续跑赢行业研发总投入的增速。

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药企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外包来提升研发效率和灵活性。与此同时,创新源头也日益多元化,每年约有上千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成立,它们作为“长尾客户”,成为药明康德源源不断的活水。

不过,从客户地域来看,药明康德对海外收入的依赖度过高。前三季度,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高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31.9%,显示出其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的深厚根基和强劲韧性。欧洲市场也保持了13.5%的稳健增长。相比之下,中国区客户收入50.4亿元,仅微增0.5%。

可见,国内创新药需求的复苏缓慢,未能对其业绩形成有效支撑。这种高度依赖海外的客户结构,在带来高增长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任何贸易或监管政策的变动都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产生直接冲击。这也意味着,如何平衡市场集中度风险、增强业务发展的韧性和独立性,成为其必须审慎应对的长期课题。

03 拟28亿元向高瓴出售部分资产

在交出亮眼三季报的同一日,药明康德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战略“瘦身”计划。

公司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药明拟以28亿元的基准股权转让价款,向高瓴投资旗下两家公司,出售其所持有的上海康德弘翼医学临床研究有限公司(康德弘翼)和上海药明津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津石医药)的100%股权。

药明康德明确表示,此次剥离是为聚焦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等核心CRDMO领域,交易所得资金将用于加速全球化产能投放。

此番出售的资产,在药明康德的版图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康德弘翼与津石医药共同构成了公司的临床CRO及SMO业务板块。从财务数据看,两家公司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津石医药是盈利贡献者,其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3.13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2亿元。而康德弘翼则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4247.29万元和-7545.30万元。尽管如此,若以药明康德2024年整体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18.1亿元计算,该板块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占比不足5%,并非核心收入来源。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药明康德公告截图

药明康德大幅出售资产,占比超36%,业绩飙升后抛出28亿新动作

药明康德公告截图

此次交易并非简单的资产打包出售,其定价机制也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专业设计。28亿元是基准转让价款,最终对价将根据交割日的运营资本、现金负债等情况,以及标的公司在2026年至2028年的业绩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

对于药明康德而言,这笔交易带来的直接收益是显著的。经初步测算,交易完成后产生的收益预计将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10%(即约9.45亿元),将对2025年度净利润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战略聚焦。公司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聚焦CRDMO业务模式的考虑,旨在更专注于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这些更具优势和规模效应的核心环节。

这已是药明康德近一年来至少第三起引人注目的资产剥离操作。回顾2024年12月,公司将旗下美国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WuXi ATU和英国Oxford Genetics的全部股权出售;随后在2025年1月,又出售了位于美国的两个医疗器械测试工厂。这一系列动作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战略主线:通过剥离非核心或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业务,不断收拢战线,将资源更集中地配置在技术壁垒更高、协同效应更强、增长前景更明确的化学药CRDMO主航道上。

此次交易将临床CRO业务的未来交到了高瓴手中,高瓴能否真正激发其独立生长的活力?彻底告别这部分业务的药明康德,平台协同性又是否会被削弱?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参考文献:

《3倍行业增速背后,如何看待药明康德的稀缺性》,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CRO龙头股,连发两则重磅公告》,财联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3925.html发布于 2025-10-28 16:00:0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452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