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消费美妆品牌面临共性困局,Blank Me黯然退场背后的启示
blank me黯然退场,揭示了新消费美妆品牌的共性困局,这些品牌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多变等挑战,同时还需要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共性困局也意味着这些品牌有机会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加强品牌建设、优化营销策略等方式实现突破,赢得市场份额。
2025年,美妆品牌生存环境愈发艰难,blank me半分一(以下简称blank me)的故事,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品牌主正在经历的困境与抉择。
2022年、2023年接连拿下国货底妆第一的blank me风头正盛,转眼间在2024年陷入舆论危机,在2025年品牌几乎全面停滞,接连被多家企业起诉,成为危机漩涡中的“失信对象”。
从巅峰到谷底,不过短短数年。
从国货底妆神话坠入破产泥潭,blank me也折射出了新消费热潮散去后的品牌共性困局。
blank me天猫旗舰店目前仍在运营中,多渠道产品处于清仓状态。小红书平台品牌官方账号从今年3月起再无内容更新,种种迹象都勾勒出一个新消费品牌从辉煌走向落寞的经典轨迹。
当舆论习惯于为“暴雷”品牌泼上最后一盆凉水时,沥金更想保持一份冷静地审视,试图客观复盘,在近十年的品牌历程中,blank me做对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它从高点坠落。
它的崛起与陨落,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国消费品行业的人复盘。
2020-2023年:blank me的精准卡位与高光时刻
blank me的发家史,可以说是前几年新消费品牌的教科书式案例:精准赛道选择、差异化产品定位、顶级流量的共振。
创始人杨博雅曾担任德同资本投资总监,此前投资了美ONE、自然乐园、Farfetch等新媒体和美妆品牌。
投资人的背景出身,使其深谙赛道选择的重要性。
十年前,国货美妆品牌扎堆在眼影、口红等相对低门槛品类中,而blank me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底妆——这一高门槛、高忠诚度的细分品类。
对比当年风头正盛的完美日记,也是选择了百元以下的粉底品类低价格段入局。
而blank me则是选择了250-450元的中高价格段,几乎要探到了国产底妆品牌的价格天花板。
当时的底妆市场长期被国际高端品牌垄断,底妆产品核心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而底妆产品一旦获得用户认可,其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将远超色彩类产品,当时的blank me捕捉到了这一市场空白。
blank me的产品定位,则是最大程度突出专业性。
创始人杨博雅选择把底妆这个复杂的产品系统,用理工科思维逐步拆解、量化并重构。
blank me选择用“肌肤光学”作为底妆的标尺,以大量肌肤数据、消费者访谈为基础,用光学数据把底妆产品的贴合度量化出来,并于2022年10月发布行业首份基于皮肤光学研究年鉴。
除了专业性背书外,当年的国内底妆体系研究仍处于早期,blank me选择了利用韩国的气垫技术+日本粉底类技术,最终实现了blank me产品的诞生。
blank me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保持在2-3年,所以品牌产品数量也仅有十余款,低产品数+高产品力是当时blank me的野心体现。
可以说,blank me在产品研发、成本投入上毫不吝啬,如同每一位初入市场的创业者——怀揣着近乎偏执的信仰,不计成本地想要打磨出那款“最好的产品”。
而主播流量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blank me的辉煌巅峰。
2017年开始,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李佳琦、薇娅、辛巴等多个头部主播不断刷新直播记录。
2021年618预售当天,李佳琦介绍了blank me的气垫粉底,商品被秒杀一空。2022年5月,blank me成为李佳琦直播间“国货专场”的主角之一。
2022年618大促,blank me闯入天猫面部彩妆TOP10,是头部品牌中为数不多的国货品牌代表之一。2022年双11大促,成功拿下天猫底妆类目国货第一。
 
2022年618大促品牌榜单 图片来源:中妆资讯
blank me和李佳琦的深度绑定,成功推动blank me走向巅峰时期。一方面,李佳琦需要具有产品力的国货品牌来丰富其直播间品类,强化其“选品专家”的人设,同时品牌也需要一个具有信任背书的渠道,来触达数以万计的目标消费群体。
回顾blank me的来时路,底妆赛道的选择、专业产品力、头部主播流量助力,三者缺一不可。
2024-2025年:高成本投入品牌打造,资金周转埋下隐患
blank me巅峰时期风光无限,但这风光的背后,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和岌岌可危的资金链危机。
当外部市场环境突变,品牌隐患也从冰山之下浮出水面。
杨博雅投资人出身,这让他在品牌塑造上有一种不计成本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在产品侧或许是优点,但在商业运营端却可能是致命的。
从供应链角度,blank me的包材、配方都集中于日韩,使其产品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品牌对细节的苛求,在品牌初期的确是建立口碑的利器,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之后,便成为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这份在产品上的孤注一掷,是许多品牌创始人的初心,却也常常成为商业道路上最甜蜜的负担。
它成就了blank me最初的光环,却也悄然为日后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从渠道的角度,blank me依然高度依赖于线上渠道,但与李佳琦等头部KOL的合作成本也水涨船高。为了维持品牌热度,在流量红利期,这种投入能换来可观的增长,但当流量费用不断走高,ROI持续走低时,高昂的营销费用便成为了利润的“吞金兽”。
此外,blank me高度集中于天猫平台,却忽视了抖音平台的铺设,近年来抖音平台在线上美妆市场的话语权逐渐能与天猫平分秋色,更是让blank me错过了一增长机会。
或许blank me自己也意识到了单一依赖于线上渠道的不确定性,2024年开始也逐渐布局线下渠道,但也主要出现在诸如wow colour、三福等美妆集合店。线下的尝试没什么水花,没有为品牌引入更大的受众群体,线下渠道也真的是blank me经验的空白区。
可以说,高产品成本、高投流费用、线下渠道不成熟,成为了blank me的隐雷。
除此之外,再从品牌当前的多起诉讼案件来看,除了部分加工合同、买卖合同、装饰装修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外,数量最多的正是服务合同纠纷,其中不乏业内高知名度的群玉山、益普索等。
 
与上海永熙存在诉讼关系的主体清单 图片来源:爱企查
blank me的另一大错误,则是太过于注重打造品牌的“高级感”。
这也是目前很多品牌的共性问题、许多品牌创始人共同的挣扎:在“打造一个有格调的品牌”与“维持一个能盈利的生意”之间,如何抉择?
我们都想塑造品牌溢价,支撑起高价与调性。但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仅靠营销文案和视觉美学堆砌出的“高级感”尤为脆弱,且极度烧钱。
这迫使每一位老板都必须思考:是继续为远方的品牌梦想烧钱,还是回归务实,让产品本身成为最好的宣传?
拿群玉山和blank me的合作来说,双方合作推出了多部品牌短片《上海半分一》、《泪别》等,这些短片在传播侧,包括在业内也收获了一定肯定。
 
blank me与群玉山合作推出短片《上海半分一》 图片来源:群玉山视频号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群玉山最擅长的是为品牌找到一个超越产品功能之上的情感叙事,把blank me的品牌从“卖底妆”拔高到了“女性力量”,从美学或是价值感角度,都完美契合品牌创始人想要打造的“有品位、有格调”的品牌梦想。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点。blankme的许多其他品牌投入都建立在资金链紧绷、运营成本高企、市场需求趋向质价比的时刻,这些就显得很不合时宜。
一是费用压力进一步剧增,blank me仍选择将巨大的资金投入放到品牌建设上,而不是用于解决更为迫切的成本控制、价格体系调整等问题上。
二是品牌叙事与消费决策的背离。经济下行时期,在消费者权衡质价比的时候,动人的品牌故事已经无法说服他们忽略一个偏高的定价。
消费者最终只会在“足够好用”和“价格公道”这个天平上做选择,品牌执着打造的专业高级感品牌叙事,在务实的消费决策面前,逐渐沦为“空中楼阁”,自然也留不住越来越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惋惜与启示:健康的商业模型是推动品牌长远发展基石
非常有趣的是,在blank me濒临倒闭的消息传出后,多数消费者的情绪更多的是惋惜与怀念。
 
社媒平台大众发布不舍blankme倒闭的讨论帖 图片来源:小红书平台
消费者更多的声音则是集中于“哪里还能买到”、“本命底妆没有了”诸如此的观点表达,blank me的结局也证明了其产品力真实地打动过无数消费者,也建立起了较为牢固的用户信任。
blank me的产品,本不该以这样的方式退场。
如果blank me把品牌建设的重心向成本控制更多地倾斜,顺应当下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价格体系,或许blank me的路还能走得更远。
blank me的落幕,不能完全归咎于创始人的理想主义,它也是当下中国无数新消费品牌困境的一个缩影。
我们仍愿抱有一丝希望祝愿这个曾用心做好产品、定义了一个阶段国货底妆高度的品牌,能够在困局中找到一线生机。
毕竟,市场永远需要好的产品,而blank me曾证明过它可以。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4162.html发布于 2025-10-31 10:08: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