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险种壁垒,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深度融合,行业报告关注保障体系薄弱环节
针对锚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行业报告指出应打破险种壁垒,推进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深度融合,报告强调,当前保障体系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加强融合来完善,为此,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健康险和养老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养老需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23日讯(记者 陈晓娟)基于对国内健康与养老保险市场的多维度调研,手回集团旗下小雨伞保险经纪、手回保险代理(原"创信保险销售"更名中)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联合编制的《2024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日前发布。从保障覆盖范围、产品功能适配性、消费者需求等核心维度,客观呈现行业发展现状。
记者注意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综合指数为0.5473,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健康保险保障指数(0.6241)显著高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0.4706),揭示了"养老"已成为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健康保障方面已呈现出从"广覆盖"向"深匹配"的转型特征。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85%,商业健康保险持有率已达77.51%,其中,医疗险和重疾险作为市场主力,覆盖率分别为45.38%和41.24%。普惠性质的"惠民保"产品覆盖了超三成人群。然而,保障的"匹配度"指标得分极低(0.2765),显示消费者保费支出与保障额度同其实际收入、风险需求之间存在错配。
养老保障的形势则更为严峻,体系结构严重失衡,高度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74.38%),而第二、三支柱发展迟缓,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导致"额外保障水平"指标得分仅为0.2293。数据显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保率为32.03%,规模与覆盖面稳步增长,但结构性差异显著;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商业年金险)发展缓慢,商业年金险持有率仅8.64%。居民养老储备普遍不足且预期保守,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养老保障水平处于"较低"或"低"层次,未来的收入替代和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教授认为,"健康与养老并非割裂的风险,而是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连续谱系。当前保障体系的割裂,造成了资源分散和效率损失。未来,必须打破险种壁垒,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的深度融合。"
《报告》建议,政策层面应优化第二、三支柱的激励政策,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个人养老金参与率。行业竞争的核心将聚焦于产品设计的精准化与健康服务生态的构建能力。市场层面,保险机构应大力创新,开发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紧密捆绑的综合性产品。例如,探索"养老保险+健康管理服务""年金保险+养老社区入住权""重疾险+长期护理险"等组合方案,让保障产品不仅能应对风险,更能主动管理健康和规划养老生活。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3756.html发布于 2025-10-23 16:24:5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