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本在消灭蚊子领域的盈利策略探讨
润本在消灭蚊子领域并无直接赚钱行为,该公司可能提供与蚊子防治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但具体盈利方式和金额未明确提及,蚊子防治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润本可能通过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来为社会做出贡献,关于该公司在此领域的具体业务模式和盈利途径,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才能做出准确摘要。
出品|刻度财经
润本的"纯植物"标签失灵,营收占比达九成的蚊香产品和婴童护肤产品越卖越不赚钱。
靠纯植物驱蚊贴一鸣惊人的润本股份,正经受着资本市场的考验。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这家企业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16.67%,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下降2.89%,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7.58%。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受到第三季度业绩影响,润本股份年前三季度的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79%至2.51亿元,呈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特征。
这家以安全健康为卖点,靠驱蚊产品和婴童护理产品支撑起来的上市公司,正在被成本端压力加剧、费用端大规模投入以及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所束缚。
01销售费用激增,润本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润本股份进到了成本增速大于营收增速的阶段。
2025年前三季度,润本的营业成本达5.16亿元,同比增长19.45%,增速略高于营业收入19.28%的增速,导致毛利率被动收窄。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原材料与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是推高营业成本、限制利润增长的罪魁祸首。
润本以"安全健康"口号打响市场知名度,旗下大单品电热蚊香液,以及其他核心单品紫草舒缓膏、婴儿舒缓霜的原料均以动植物提取物和活性成分为主。
凭借温和无刺激的特性,2019年至2024年,润本电热蚊香液连续6年获得全网电热蚊香液销量冠军。截至2025年7月,该产品累计销售2.3亿瓶,形成了"每卖出3瓶蚊香液,就有1瓶来自润本"的统治力。
不过,由于今年上游农产品、化工原料等原材料上涨,润本的产品毛利润被极大压缩。
其中,驱蚊系列的核心原料避蚊胺价格同比上涨8%-12%,而电热蚊香液作为定价相对透明的大众单品,提价空间有限(2025年均价仅同比增长3%),导致该品类毛利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成为利润承压的主要来源。
婴童护理系列所依赖的紫草、积雪草、蛋黄油等天然提取物的成本也在上涨。其中蛋黄油采购价同比上涨15%,虽然润本推高了包括蛋黄油面霜在内的系列产品价格,但整体毛利率仍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润本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约58.2%,较2024年同期的58.4%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虽然该数据仍保持较高水平,但成本端的持续压力已经对利润增长形成压力。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在这样的局面下,润本为了扩大销量在市场拓展和渠道建设上进行大规模投入,还要加大线下渠道铺设,如母婴店、商超终端和线上平台推广(电商直播、社群营销)力度。
今年,润本持续拓展KA(重点客户)与特通渠道,已经布局胖东来、永辉、大润发、沃尔玛、7-11、名创优品、屈臣氏、美宜佳、华润超市等头部线下零售终端,覆盖全国超80%的地级市。
其中,商超渠道以驱蚊系列、基础婴童护理产品为主(如电热蚊香液、婴儿湿巾),便利店渠道聚焦便携装产品(如小瓶驱蚊喷雾、单片精油贴),满足即时消费需求。
在线上,润本开启花式营销,通过抖音达人测评、以及小红书和微博的母婴博主、皮肤科医生进行"温和防晒"科普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
这刺激了销售费用增长。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3.70亿元,同比增长30.92%,增速远超营业收入19.28%的增速,占营收比例从2024年的27.27%升至30.0%,单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73个百分点,直接吞噬营收增长带来的利润增量。
02竞争壁垒薄弱,驱蚊产品卖不动了
润本的成功取决于发现了用户的潜在需求。
润本进入市场时,以花露水、蚊香等为主的驱蚊产品已经成熟,但主要适用于室内场景,在室外效果欠佳。发现这一市场缺口后,润本推出了首款主打户外场景的驱蚊贴,掀起了驱蚊产品纯植物和安全无毒的热潮。
不过,由于竞争壁垒薄弱、渠道效率不足,润本的驱蚊产品也有些卖不动了。
2025年第三季度,润本的驱蚊系列产品增长动能明显减弱,虽然实现了1.32亿元营收,但销量同比减少9.81%。
图源:润本股份2025年三季度报告
究其原因,成本端的挤压首当其冲。
作为驱蚊产品核心原料的避蚊胺,其上游间甲酚在2024年累计上涨34%后,2025年仍维持高位震荡,年均价徘徊在12500-13500元/吨区间,而功能性辅料价格同比涨幅也达9.01%。
尽管润本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了售价提升,但成本传导存在滞后性,且包材与基材价格虽基本稳定,却难以对冲活性成分的成本压力,导致驱蚊系列毛利率较2024年同期出现明显收窄,"量减价增"的增长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加剧了增长压力。
目前,驱蚊市场呈现"高端化与价格战并存"的双轨格局。国际品牌庄臣、雷达凭借微胶囊缓释等技术占据高端市场45%份额,其产品防护时效可达8-12小时,溢价率达20%-30%;本土品牌超威、榄菊则加速研发投入,推出植物精油复配系列,在30-45元价格带的份额已提升至28%。
润本"婴童适用"的温和定位虽然形成了差异化,但技术壁垒不足,导致高端产品缺乏突破性创新,中低端产品又需应对200余家中小企业的价格围剿,这种"中间态"使其在三季度淡季面临份额挤压,销量下滑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渠道扩张与需求波动的错配也带来新的经营压力。
这两年,为破解线上流量见顶难题,润本加速线下布局,但又暴露出不同渠道间的适配性问题。
比如,山姆等高端商超虽能提升品牌形象,但对产品毛利要求严苛,而且合作产品需要通过季度选品大会审核,首期驱蚊套组销售期仅持续至7月31日,短期增量难以持续。
传统KA渠道则面临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进场费与陈列费居高不下的问题,2025年三季度线下渠道运营成本同比增加15%,却未能获得相应的收入回报。
图源:润本股份公告
此外,政策与消费认知变化也让润本压力倍增。
2024年修订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提高了避蚊胺含量标准,合规成本上升使润本需增加质控投入,而天然植物源驱蚊产品的市场占比持续提升,62%的城市中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天然成分支付溢价,这对以化学驱蚊成分为主的润本构成市场替代压力。
尽管公司已布局精油驱蚊产品,但该系列2025年三季度均价同比下降2.42%,且收入占比仅10%,尚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另外,驱蚊产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对润本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
2024年,润本在营业收入最高的第二季度取得了5.77亿元营收,而其他季度则在1.6亿元到3亿元之间。
03纯植物卖点不灵了,婴童护肤产品收入缩水
润本股份最早以驱蚊液"打响头炮",近年来逐步拓展"第二曲线"婴童护理用品,其2024年重金投入的新品也大部分属于后者。
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润本加大研发投入,新推出了儿童防晒乳、蛋黄油特护精华棒、蛋黄油特护精华霜、天然淡彩润唇膏、儿童指缘精华乳等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全渠道多场景触达更多消费人群。
但在市场竞争、产品迭代、成本管控等多重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润本的婴童护理业务受到很大阻碍。
虽然靠天然成分打造出了安全性强的优势,但在老牌国货郁美净、青蛙王子,知名外资品牌贝亲、强生婴儿、艾惟诺,以及借助互联网起势的新锐品牌海龟爸爸、Babycare、兔头妈妈等多个品牌的夹击下,润本产品的其他功效性处于劣势。
比如,润本的婴儿唇周膏在极端干燥天气下需频繁涂抹,而贝亲则以维生素E配方的滋润感吸引高品质需求用户。
图源:润本股份公告
为维持市场存在感,润本不得不加大促销力度,导致婴童护理系列毛利率从行业中高位的61.6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1.11%,同比收窄0.53个百分点,而第三季度单价7.86%的涨幅仍未能抵消销量下滑带来的收入缩水。
润本上半年升级或新增40余款单品,推出儿童水感防晒啫喱以及面向新领域的青少年控油祛痘系列等新品,试图通过品类延伸拉动增长。
但由于产品创新仍停留在常规功能升级(婴童敏感肌修护、长效保湿等)而非突破性技术上,所以其产品一直未能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导致消费者粘性不足。
青少年系列作为重点拓展方向,更是在上市初期便面临教育市场的难题,第三季度尚未形成规模增量。
当前母婴消费群体愈发注重"成分透明"与"功效精准",对产品的安全性认证、临床数据支撑提出更高要求。
润本主打的"天然温和"定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用户需求,但在成分溯源体系建设、功效性临床验证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充分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专业认知需求。
相比之下,竞品如贝亲已通过公开原料溯源报告增强信任,好奇则以"无防腐剂"的明确标签切入细分市场,润本的品牌沟通仍停留在基础卖点宣传,未能形成深度认知壁垒。
这导致润本的婴童护肤业务陷入滑坡。
今年第三季度,润本该业务便显现出增长乏力迹象,其收入同比下滑2.76%至1.46亿元,销量更是同比减少9.81%。
曾靠"纯植物"和"健康安全"撬开驱蚊产品市场大门的润本,如今正在被其他同行业用同样的方式抗衡,"吃老本"的润本到了想新对策的时候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3838.html发布于 2025-10-26 17:06: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