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价质子治疗机构排名背后的资本操盘,美中嘉和背后的资本算盘揭秘
关于天价质子治疗机构的排名背后,隐藏着上市公司美中嘉和的资本算盘,这些机构通过排名吸引患者,背后涉及复杂的资本运作,美中嘉和等上市公司可能借此排名提升机构知名度,进而推动其股价上涨,实现资本增值,这一现象背后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过度宣传、服务质量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
8月11日,一个名为《2024-2025年度质子重离子中心排行榜》的榜单在医疗界掀起波澜。发布方“质子中国”与港股上市公司美中嘉和存在密切关联,而美中嘉和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在该榜单中位列第三。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引发业内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质子治疗行业面临的深层困境——这项代表着放疗技术巅峰的治疗手段,正面临着商业化落地的重重挑战。
天价投入与漫长回报
要想看懂质子重离子中心排行榜的背后逻辑,首先要了解质子治疗的发展现状。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以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受到推崇。尽管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被称为放疗领域的皇冠明珠,但其商业化道路却布满了荆棘。
商业化之所以难,主要是因为巨大的成本。据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了解,一套进口质子治疗设备价格高达7亿—10亿元,而国内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价格通常在8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今年公开招标的Elekta Infinity等高端机型中标价集中在1600万—2500万元。相比来说,质子治疗的设备投入要庞大得多。
除了设备成本以外,质子治疗还需要专门建造重达200吨的旋转机架治疗室,单间基建成本就超过5000万元。再加上辐射防护、专业安装等费用,建设一个质子中心的总投资往往超过20亿元。
美中嘉和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01亿元,但净亏损仍高达2亿元。尽管广州质子中心投入运营后,医院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2.1%提升至0.4%,但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脆弱。
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以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为例,该院2021年—2024年年治疗量均稳定在1000例以上。但该院在投入运营4年多后(2019年)才首次实现单月收支平衡,当时的年治疗量约为400例。即便如此,收回成本的周期依旧漫长。
质子设备老牌生产商比利时IBA亚太区总监朱罗宾曾表示,病人数量决定了质子重离子中心的建设规模,“每年1000个病人是建设一个大治疗室和两个小治疗室的平衡点”。美国ProNova公司(前身为全球最大的PET-CT设备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刘哲一曾测算:“使用ProNova设备,以3个治疗室、4万美元/人计算,每年治疗400个病人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目前全国能够达到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这一接诊量的质子中心寥寥无几,盈利难的问题也成了各家医疗中心的通病。究其原因,除了采购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维护难度大、人才培养难以外,还有患者总量不足的因素。
一个地区有多少癌症患者、这些患者中有多少人需要放疗、需要放疗的患者中又有多少人适合质子治疗,这些客观因素是布局一个质子治疗中心的核心考量。即便筛选出适合质子治疗的患者,其中有多少人有经济能力接受这项昂贵的治疗方式,也是一个问题——据媒体报道,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的质子治疗整体疗程的费用约29.5万元。
美中嘉和管理层曾回应表示:“全国年新发肿瘤患者450万人,2%有接受高端医疗的支付能力,其中70%适合放疗(约6.3万人)。管理层认为,未来需求大于供给,尤其公司布局长三角、大湾区、华北,具备区域优势。”
但对普通百姓来说,一个疗程30万元的高昂费用,使得质子治疗依然只是少数患者能享用的奢侈品。
生存困境与艰难突围
美中嘉和作为民营医疗集团,在质子治疗领域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设备配置许可的争夺是第一道门槛。虽然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质子设备许可从19台扩容至60台,但80%的配置指标倾向三甲公立医院,民营机构需要参与剩余名额的激烈竞争。
美中嘉和2023年港股IPO招股书曾透露,其广州泰和肿瘤医院质子治疗项目于2016年启动申报,2019年7月获得国家卫健委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许可,审批周期较原计划延长26个月。
人才争夺是第二道难关。质子治疗需要放射物理师、剂量师等稀缺人才,而公立医院凭借编制、科研平台等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壁垒。美中嘉和半年报披露,其雇员同比减少17.1%,凸显了民营机构在人才维护上的困境。
患者信任体系建设是第三重挑战,肿瘤患者对新技术接受度存在“公立优先”的心理定势,因此美中嘉和旗下的各治疗中心都在努力吸引国际患者。
在以上种种背景之下,行业榜单的“背书”价值被异常放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当技术优势难以快速转化为市场认可时,各种形式的行业认证就成了重要的竞争工具。”
榜单争议与行业焦虑
此次排行榜争议的焦点在于评价标准的不透明。榜单声称邀请了21名专家参与指标体系建立,但并未公布专家名单和所属机构。
榜单还强调专家来自“90%已运营半年以上的质子重离子中心”,但未说明这些中心的具体名称和数量。截至2023年末,中国实际投入临床运营的质子重离子中心尚无官方统计,这种模糊表述进一步削弱了榜单的可信度。
美中嘉和近期公布的半年报进一步凸显了榜单发布的时机敏感性。尽管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毛利40 万元,毛利率从-15.8%提升至0.2%实现扭亏为盈,但核心经营压力仍未缓解。净亏损虽同比减少1.0%至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却同比增加24.2%至2亿元;医用设备、软件及相关服务收入同比减少41.3%,整体营收同比下降8.3%至2.0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中嘉和2024年曾成功获得一笔13亿港元的贷款,以缓解其资金压力。有观点认为,长期面临的财务压力可能是其急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背景因素之一。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严格的监管。如果行业排名失去严谨,受损的不仅是患者信任,更是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
质子治疗技术在中国正处在从技术引进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整个行业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
衡量技术价值的最终标准,不是排行榜上的名次,而是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就医体验。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温玖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bdnews.com/post/731.html发布于 2025-09-10 10:05: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